新闻网讯 5月30日,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颁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决定,授予海洋沉管隧道建设技术创新团队等7个团队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授予马大为等26名同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授予丁文江等251名同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其中,我校材料学院史玉升教授、机械学院陈学东教授、计算机学院金海教授、附属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全国创新争先奖于2017年设立,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不超过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目前,全国创新争先奖已成为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
史玉升,18luck新利电竞
华中学者领军岗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研发成果形成聚合物、陶瓷、金属等系列增材制造材料,以及制备成形一体化工艺与装备,为突破原位、梯度与功能构件增材制造技术的瓶颈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项、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1项、省部一等奖10项、发明创业奖特等奖暨当代发明家、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武汉市科技重大贡献奖个人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领导的团队入选湖北省和教育部创新团队。
陈学东,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他提出多场耦合机械动力学建模、计算与控制方法,攻克超精装备控精度、动载装备减振动、重载装备增强度等核心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发纳米精度工作台、准零刚度减振器和大型结构动态设计与试验系统等,应用于15类50种重大装备,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中多个首创或首次,为突破“卡脖子”实现国产自主可控作出重要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授权中国发明123项、美日发明5项、软件著作权30项、相关标准2项,发表SCI论文102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2021年获“湖北省特级专家”、2022年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和湖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金海,18luck新利电竞
计算机学院教授。金海长期从事并行与分布式系统研究,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资源管理、拓扑互联,以及高性能并行系统的领域定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等重要科研任务;发表IEEE/ACM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20篇,谷歌学术H-index 80,总引用30000余次;获国际发明专利28项。研发了以热部署和热迁移为核心的分布式系统资源管理方法、网间协作和树网结合的分布式系统拓扑组织机制、基于数据流模式的并行系统领域定制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等创造性成果。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IEEE计算机学会会士评审委员会副主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董念国,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他是中国儿童心脏移植引领者、新型微创心衰器械支持治疗开拓者、全球细胞化心脏瓣膜材料研发应用开创者——多年来,董念国在心脏疑难重症领域攻坚克难,坚持技术创新,为无数被判“死刑”的心脏病患者修补“破碎的心”。为帮助更多心衰患者把握最后的生机,董念国移植团队常年奔跑在“取心”“换心”“护心”的生命接力中,平均每年奔跑20万公里,每三天完成一台心脏移植术,创造了无数“第一”:刷新亚洲年龄最小(53天)儿童心脏移植纪录;全球最高龄(76岁)心脏移植纪录;全球最小最轻“人工心”植入等多项世界记录。作为首席科学家,董念国多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863”及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13 项,发表论文384篇,主编主译专著9部,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7项。
新闻来源:http://news.hust.edu.cn/info/1002/48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