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了!”去年11月,18luck新利电竞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斩获金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这一消息,让学院师生至今还激动不已。
“我们启明助盲团队希望用所学的知识技术,真正帮助视障者解决上网难、出行难、购物难的生活难题。”谈及这项研究的初衷,参赛队员杜敏说道。
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一项项科技创新的背后,饱含参与者的赤子之心。科技报国的信念是如何深植全院师生心中的?
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1月21日,大年三十,街头巷尾张灯结彩,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但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还在办公室伏案思考。
他是该学院教授张天序,也是一名退休老党员,曾任18luck新利电竞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76岁的张天序坚守着心中那份对于国防建设、民族复兴的责任,仍天天到实验室上班,在科研领域继续耕耘。
“每天早上八点,在学院都能看到张教授的身影。”学院教授颜露新这样评价自己的导师,“张老师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激励我和我的学生要心怀‘国之大者’。”
张天序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师生团队先后有效解决了复杂场景中成像自动目标识别和图像传输重建等任务,为多种无人飞行器的自主导航、遥感卫星研制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研制多款机载嵌入式智能处理芯片和首款星载图像高速压缩ASIC专用器件,实现了核心器件自主国产化。
老党员张天序的故事,为学院发展写下生动注脚。1978年,伴随改革开放,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诞生。40年后,为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18luck新利电竞
党委认真研判分析,于2019年成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学院以培养一流人才和奉献前沿研究成果为己任,以建设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领域国际一流学科为目标,一代代师生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奋斗,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发展。”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耿远明说。
青年党员教师伍冬睿以实际行动彰显家国情怀,他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潜心科研,在脑机接口、情感计算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指导学生连续三年获得中国脑机接口比赛技术赛全国一等奖或特等奖。
“我要像伍老师一样,让脑机接口造福更多人!”越来越多的学生向老师看齐,投身科研事业。
科研种子生根发芽
“同学们,请大家写出自己认为的学术不诚信行为。”这是《智慧中国之智慧伦理》课程中互动的情景。课程结束时,授课老师还让同学之间交换祝福纸条,写下对彼此的美好祝愿。
“愿你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做到诚实守信、勤于钻研,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学者。”收到祝福的学生王一田,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大学奋斗目标。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全员参与、相互讨论,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埋下了学术诚信的种子。
这样的形式和内容,是学院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为培养具有大国情怀、专业学术素养深厚的创新型人才,2022年9月,学院面向大一新生开设《智慧中国》课程,院长、院党委书记、系主任等十余名大咖轮流授课。
“老师们讲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让许多看似复杂的理论变成了鲜活的例子。我看到了我国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学生章宇轩说,“我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遇到难题不放弃,为自动化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课程备受好评的背后,是学院和授课老师们的共同努力。
学院精心设计课程,组织授课老师集体备课,外出参观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老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让课堂充满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
除开设《智慧中国》外,学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学院党委汇编了48门优秀教学案例,启发老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组织科研”不断深化
今年年初,学院两个课题获批科技部重大项目,对学院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多亏了‘有组织科研’,我们申报项目时才更有方向、更有底气、更有信心。”项目负责人张海涛教授说。
2022年8月,科技部发布了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但主动报名的老师寥寥无几。
为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学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教职工支部书记摸排教师群体的申报意向,逐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我想报名,但时间紧任务重,恐怕来不及啊!”
“我们团队资历尚浅,承担这么大的项目心有余力不足。”
“我没有申报经验,申报了岂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
针对大家的顾虑,学院党委组织成立项目申报小组,在组建团队、整合资源、填写申报书等方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我报名!”副院长张海涛率先站出来牵头组织申报工作,青年教师们踊跃参加。
“科研就是要瞄准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我们要通过加强有组织科研,做好统筹服务工作,凝聚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耿远明说。
针对课题申报中常出现的问题,学院党委邀请有经验的教授团队指导,号召学院青年教师参与到申报材料整理等环节中,党支部党员教师分组轮流审查修改项目申报书。
“专家教授的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团队老师几乎都是白天上课,晚上讨论,大家充分交流选题、思路、框架等内容,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项目成员来金刚感慨道。
如今,学院师生们有一个共同信念:做科研就是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把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毕业生任康立志做“有温度的科技”,他主导设计“睿餐”和“智能步态辅助”等产品,国内外2万余名帕金森患者因此受益。“我会积极响应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将研究帕金森作为我毕生的事业。”任康说。
任康是学院众多毕业生中的缩影,他们心系祖国发展,在科研路上继续逐梦,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主动扎根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本报道刊发《党员生活》2023年4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