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各院(系)、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完善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对我校202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1. 落实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审核评估相关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精神和相关专业认证最新要求,以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审核评估工作为契机,根据学校定位、专业具备的资源条件、社会需求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等,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课程能力矩阵;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明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与评价作用;落实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相关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要求和比例(理工医类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比例≥25%,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比例≥15%)。
2. 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调整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时学分。调整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48学时/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48学时/3学分,《形势与政策》为48学时/1.5学分,其它课程学时学分不变。进一步加强“四史”类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程建设。
3.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支撑作用,有效解决课程思政深度不够、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结合不紧密、课程思政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切实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求。
4. 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和《18luck新利电竞
关于全面加强与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部署,完善分层分类体育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体育教育课程资源,切实推进体育教育“一生一技”相关工作。坚持将修满体育课程学分、体质测试合格作为学生保研及毕业必备条件。
5. 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和《18luck新利电竞
关于全面加强与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部署,完善分层分类美育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美育教育课程资源,鼓励有条件的院(系)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美育教育相关课程,切实推进美育教育“一生一艺”相关工作。坚持将修满2学分美育类课程作为学生毕业必备条件。
6. 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和《18luck新利电竞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完善分层分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鼓励院(系)将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坚持将修满2学分劳育类课程(计入课外必修学分)作为学生毕业必备条件。
7. 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要求,面向本科生开设32学时2学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纳入素质教育通识选修课程体系。已开设《医学心理学》必修课程的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可免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8. 完善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统筹设计“3+1+X”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优化本科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压缩学时学分,推动本研课程一体化建设和学分互认工作。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建立灵活的本研贯通人才培养动态进出机制。
9. 加强“双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根据教育部《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精神和要求,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双碳”人才培养,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电气、建规等相关院(系)和专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赋能技术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院(系)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双碳”教育相关课程。
10.做好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入研究计算机领域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计算机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新模式,计算机、网安、软件等相关院(系)和专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打造一批一流课程、教材和师资团队。
11.其它修订要求:如无特别说明,2022级各专业培养计划其他要求与2021级培养计划相关要求一致。
12.材料提交要求:各院(系)请于2022年7月30日前完成并提交如下材料:(1)202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电子及纸质材料;(2)2022级培养计划修订说明纸质材料,说明中需阐明具体的修订内容、相关修订程序,并附相关会议纪要作为必要的支撑材料。上述两项纸质材料需教学负责人签字,加盖院(系)公章。
此外,各院(系)自行组织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修订完成后以专业为单位装订成册备查。主校区联系人:何亚军;邮箱:hyjbest@mail.hust.edu.cn;电话:87542323。医学校区联系人:袁野;邮箱:tjyuanye@mail.hust.edu.cn;电话:83693170。
本科生院
2022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