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大抗疫青年颂
卢紫瑶 19级硕士新传出版党支部
青春,是什么?是玫瑰色的面庞,是洋溢的欢笑,还是炙热阳光中的奔跑,大雨滂沱中的伫立?是,但也不只是,青春,更是坚定的意志,是初升的朝阳,是不灭的希望。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抗击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中,华中大作为全国投入床位和医护人员最多的高校,是战斗的先锋队,是抗疫的桥头堡,在这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青年,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写的青春”!
什么是青年?是“衣白褂,破楼兰”的医生护士、医学学子们。
他们,有舍小家顾大家,大年初一从老家驰援武汉的周亚群;有自称是“中国的孩子”的留学生库里;有忍着亲人离世的伤痛坚守阵地的张霓。还有大批在读医学研究生们,尚未走出象牙塔,就主动把最难的任务扛上肩头。
“这一次,换九零后保护世界”!一个又一个的他们,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把抗疫一线作为淬炼初心、践行使命的战场,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化为抵抗病毒的厚盾,救死扶伤。我们常说,他们是“英雄”,但其实,没有什么天生的英雄,是责任、是担当、是一腔热血,是“我辈不出,如苍生何”的义不容辞,让他们挺身而出,破茧成蝶、淬炼成钢。
什么是青年?是“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莘莘学子们。
写论文,是我们每个研究生都要面对的问题,论文到底应该怎么写?为了什么而写?华中大的青年给出了响亮的答案——2018级博士生吴灿荣开展抗2019-nCoV潜在药物的筛选研究工作,并找寻对抗疫情的有效手段,已初见成效;2018级硕士鲁志卉对新冠疫情期间防护物资管理,患者出院康复指导做了相关研究并已发表论文。真正的科研与写作,从不在于寻章摘句,而在于经天纬地。正所谓“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我们的华中大青年,正是把现实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写入了广阔的胸怀间。他们,正是“把论文的根深深扎在现实的土壤中,把论文写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 的最好的代言人!
什么是青年?是“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的抗疫先行者们。
在灾难面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也不存在只属于一个人的桃花源。袖手旁观,莫如躬身入局。我们的华中大青年们,有投身抗疫工作的志愿者、有跨越千山万水捐赠物资和善款的校友、有扎根基层服务大众的选调生公务员、有线上免费指导学生学习的“蜡烛”、有发挥专业所长,化笔为利器,扫除阴霾与恐慌的新闻人……这样的他们,千千万万,这样的他们,遍布海内外。不必等候炬火,我们青年聚集的点点滴滴的萤火微光,就足以汇成划破疫情黑暗的、最闪耀的爱心之炬。
时代是出题人,人民是阅卷人,而我们华科青年,在战疫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张又一张的闪亮的答卷。习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点赞90后、00后也说:“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相信我们的青年们,定能成为我们新时代的中流砥柱!
部分资料为作者整理自华科官微
编辑:成方珣
审核:李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