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琬,工程科学学院2020届毕业生,曾任工程科学学院宣传部部长,大学期间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BCCN研究中心,加拿大魁北克国立研究院,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交流学习,毕业后将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人生只有一次,我究竟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如何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从大一到大四,从迷茫不知所措到确立目标实现目标,我在不断的自我询问,自我反思中逐渐进步。
大一
刚进大学,对未来非常迷茫,带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院会、校会等学生组织,没有把重心放在学习上,也曾经逃课睡懒觉、熬夜打游戏等等。这样浑浑噩噩差不多过了一个学期,眼看着和周围的同学朋友差距越来越大,我开始对未来有了思考:其实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它只是给了我们一个相对更好的发展平台,至于未来如何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状态。勤能补拙,在后来的生活中,我抽出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开始学会给自己制定目标。有计划有目的让我的生活逐渐变得井井有条,成绩也有了起色。
大二
凭借大一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我在大二上学期得到了学院资助前往美国加州伯克利进行暑假短期交流项目的机会。这一次短暂的暑期交流就像是我大学生活的转折点,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也让我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次同行的同学都是来自各个学院的佼佼者,他们中有的人学业成绩优异,参加竞赛获奖无数,并且在科研方面本科阶段已取得很大的成就。我还有幸认识了几位在伯克利读书的本科生,他们都是大二的学生,有的已经在NASA有了实习经历,有的已经在世界顶尖实验室,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启蒙。跳出学院,看到其他学院的优秀人才,其他顶尖名校的优秀人才,才知道原来优秀不仅如此。伯克利之行让我意识到自己还不够努力,还有许多地方可以改进,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压力。
大三
如果说大一、大二学年让我确定目标、进入学习状态,那么大三学年让我积淀、成熟。大三学年课程十分紧凑,再加上繁重的学生工作和出国申请的压力。我从一开始每天的自怨自艾,因为没有时间而感到焦虑、到之后逐渐调整心态,珍惜每分每秒尽力而为。回首这一段历程,感恩那段艰难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让我走出舒适区,来到成长区,不惧怕恐慌区,看到自己一直以来的进步,我非常为自己感到骄傲,原来我也可以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强大很多。那些无比艰难的时刻,硬着头皮再坚持坚持,你就可能挖掘出自己的无限潜力。
大四
大四的时光主要在国外度过。在前三年的基础上,我成功申请到了加拿大Mitacs的暑研项目并联系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Razansky Daniel教授进行毕业设计。在国外的实习经历让我第一次有机会在导师指导下单独进行课题研究,从初期的文献调研,到之后的仿真、实验、结果分析。从被动的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到学会检索有用的信息、规划课题、设计实验,成为一个主动的研究者,整个过程曲折艰辛,但是在看到课题一点点取得进展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科研的快乐。
未来的目标很大,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虽然有的东西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我觉得只要我足够坚定,超越自己,脚踏实地地往前走,不管以后结果如何,至少我体会过,我的人生将不留遗憾。(文、图 杨茜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