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课堂上讲授批判性思维,了解作为教授对象的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很有必要的。当前的大学生,被称之为90后大学生,他们对于批判性思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位大学生偶然看到董毓老师所著《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被书的内容所吸引,开始认真阅读,收获甚多。他在给董老师的信中写道,“于三观混乱之际能读到您的著作,…感到十分幸运。”并且说,“由于缺乏认识世界认识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我经常感到三观混乱,十分迷茫,也经历了很多日子内心和思想的痛苦挣扎,…现在才意识到,原来是我们缺乏思想的武器。”其后他与董老师书信往,又说,“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它给我打开了另一种思考的方式,让我对于真理的相对性有了进一步和较为理智的认识,理清了我原本混乱的思维,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培养一种独立思维能力,需要重新建立一种认识世界和问题的方法论。因为之前我认识这个世界是十分狭隘和片面的,即使到目前为止我仍在苦苦探求。”信中还谈到其他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见本刊后文)。
这个学生的思想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某些心理状态呢?我的看法是: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他的这种思想状态反映了相当一批90后大学生的状况。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与我参加汕头大学批判性思维讨论课,以及从网上浏览到的信息有关。我先后听过40多个小班的讨论课,从学生在讨论课上的发言,以及课后接触中,可以看到不少大学生身上有着与之相似的思想特点。同时,网上的一些特定话题,会赢得众多人关注,有时展开相当热烈甚或激烈的讨论;再如韩寒著名的“三论”中的那些观点,及其在青年中的影响力,都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如何看待90后大学生呢?或许存在着这种看法:这是一代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青年,他们在物质丰厚的条件下长大,同时受着社会中功利化思想的熏染,看到官僚阶层腐败泛滥,因而注重实利,注重享受,是蜂拥至公务员考场,是宁愿“在宝马车中哭”的一代人;当然他们也是自由、开放的,但是或为愤青,或为某个具体的、有实效的目的而奋斗,难有深刻的思想。此前,我个人或多或少持有这种看法,但是在与许多大学生接触后,感到这种看法只能反映一部分事实,过于简单化,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事实上当前的大学生身上还有另外一些显著的特点,从那位给董老师写信的同学身上就可以看到。
对于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另一面的特点,我做了一些归纳:其一,他们渴望寻找真正有价值的思想理论作为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支撑;其二,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是较为成熟的,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远超过我之前的估计;其三,有些人甚至是富于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他们有着对于公民身份的认同,有一种道义的担当;其四,与第一点有关,有不少人也是鄙薄功利的,他们看到了功利态度的肤浅性;他们有着旺盛的求得真知的欲望。
也许有人会问,90后大学生果有如此之高的境界吗?有多少人是这样的呢?实事求是地说,并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但是处在这样状态中的人也并非凤毛麟角,而是有相当的数量。或者说,在各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特点。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种觉醒,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思想独立的追求;他们希望活得精彩,而这种精彩不仅仅是物质的。这一批人在人数上虽不一定是大多数,但是由于他们在思想上处在一个脚踏实地的高点上,因而具有引领的作用,他们是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成为主流的思想。细想起来,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中国社会当前处在一种多元思想并存的状态,社会思想的演变更替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相隔不多几年的学生身上就显出不同的特质。一方面,正统的、说教式的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已经式微;另一方面,民间的、自发的思想形态却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毕竟,思想的开放已经历了多年,虽然是有限度的,但还容许自由阅读中国古代典籍,西方古代、现代文献;同时网络的开放,使得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积累便利、顺畅。所以基层的思想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多元的竞争中,各种思想孰优孰劣得以明辩。
大学生相对的成熟来自何处呢?上述的社会背景,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科技手段,让他们可以更加充分地接触众多信息,更加方便地进行各种思想的交流——这是以前几代人所未曾有过的条件。他们的真诚来自何处呢?20岁左右的青年正处在人的生命最宝贵的阶段上,因为对生命未来尚充满美好期许,他们对于真善美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在纯真的理想面前,参杂虚假因素的命题是难以被接受的。他们所追求的高质量生活,是与思想文化的品质紧密相联的。如果社会、学校不能够直接为他们提供这种思想产品,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寻求、建构某种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迫切地希望获得一个可以评判思想理论的工具,因而,批判性思维对于他们来说不啻是及时雨,雪中炭,是他们所迫切需求的。
以上是从学生思想状态的角度来说明对批判性思维的需求。下面再从教的角度来看,如何使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效果更加好。
设想我们对上过批判性思维课的学生做一个调查,问一问他们收获是否大,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是否会选择这门课,说“No”的学生,会有不少。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不可否认,这其中有一些不认真学习的人。然而此外,教授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也存在着需要反思的地方。
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独立思考,是教给他们追求真理的方法。这一目标与批判性思维理论研究的目标有所不同。事实上,就一个理论而言,研究和传授(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的评价标准是框架上的系统性和内容上的深刻性;而后者的评价标准则是学生的学习的效果。要实现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需要从教学实际条件出发,并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
下面从教授内容和教授方法两个方面来谈。
先谈教学内容。作为一个学科,批判性思维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晰,它的发展和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哲学,逻辑,心理学,教育学等。从事批判性思维研究和教学的学者,有着各自不同学科背景,他们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从世界范围看,批判性思维教学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不乏一些有影响力的教材,如保罗和埃尔德的《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布朗和吉利的《学会提问》等,董毓老师的《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也是其中之一。它们各有其侧重的方面,而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框架。
这样,每个从事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老师都面临着对教授内容的选取。就我个人的理解,从训练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如何归纳和提出问题,即如何切入问题的实质,如何通过问题引导思维;第二,如何通过反思,全面地、客观地看待各种观点、思想、理论;第三,在思维过程中遵循逻辑规则,即学会正确论证的方法。这个看法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各种书籍资料的研读,一是就这一问题在大学老师中所做的访谈。
从当前的批判性思维的教材来看,对第一方面的重视是不够的。即使在以“学会提问”为标题书中,仍然没有足够分量的关于如何归纳、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论述。1993年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教育战略计划委员会”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12项要求中,包括了“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辨别重要的东西和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保罗也把“提出重要的问题,并清晰而准确地进行描述”看作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面。这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尽管可以对其进行分解,形成细化的表现方面,如如何选取信息,处理信息,如何表述等,但是综合性的训练也是必要的。对问题意识的强调,有助于在思维过程中紧扣主题,保持思维路线不偏离正确方向。这是需要加强的方面。
上述第二、三方面的内容,是当前教学所重视的方面,不多加说明了。这里只谈谈逻辑之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逻辑方法是正确思维不可或缺的方面,但是逻辑学知识和逻辑思维方法不是同一回事。逻辑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其理论已经相当深入,知识内容数量相当多。做一个不十分恰当的比喻,逻辑学知识对于批判性思维,犹如语法知识对于语言能力,前者可以帮助减少和避免错误,但是并不能代替能力本身。正确思维方法的掌握,主要不是靠学习逻辑学知识来完成的。在批判性思维中如何恰当地教授、训练逻辑思维方法,值得探讨。
再谈谈教授方法。批判性思维,简言之,是教会学生通往真理之路的思想方法。不难看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关于思想方法的学问。方法是体现在实践过程中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而不同于某一种专门知识,后者可以通过知识的表述形式向学习者传授;而方法的传授主要是通过实践形式来完成的。正如教授弹钢琴,仅仅讲授理论,而不讲授技巧,没有实际练习,是不行的。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也需要实际的训练。学生仅仅知道批判性思维是什么,其意义并不大,这样的知识也很容易遗忘;重要的是要掌握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去思考。
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体现这种实践的精神,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要根据课时长短来确定教授的内容。由于目前在各学校中批判性思维都不是一门课时充分的课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学生充分掌握批判性思维技巧,首先是要确定教授的内容的多少,一味多讲,没有实践和练习的机会,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事实上有些方法的认识和掌握,一次练习往往是不够的,需要一定的重复。
第二,示范教学方法值得提倡。目前的教材中,多有案例,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示范教学法。通过案例可以显示思想发展的脉络,同时也容易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但是采用案例也有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在开始时,采用一些小的内容比较单的案例,逐步向较复杂的案例过度,也许效果会更好。当然,也有其他各种形式的示范教学法。
第三,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理论是需要一个框架的,案例与这个框架相联系才不会显得支离破碎。但是对于一个方法性的、实践性的理论而言,需要的是一个简洁、适中的框架,过于复杂、庞大的框架,不容易起到贯穿各个方面(如案例)的作用,不容易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最后,我们再回到董毓老师和学生的通信。这位学生在后面信中说,“我认真读了前两章之后,才慢慢发现它是本教科书性质的书,的确也感到了他的难读,后来也听取了您的建议,选择了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写作的部分慢读了一下,这些章节都可以较为容易的指导我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批判性思维,与我的实际学习生活更为密切,而对于其他章节则大体看了一下,以我现有的思想水平较难体会理解和实践理论性太强的东西。”可以估计到,批判性思维在短期内,还难以作为一门大学中普遍开设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本更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读本,对于推广批判性思维将是大为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