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关于“创造的解释学”》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来源: 时间:2023-03-27 点击量:

通讯员:舒年春  责任编辑:叶金州

何卫平教授论文《关于“创造的解释学”——从“哲学的经验”角度重新思考傅伟勋提出的问题》(简称《关于“创造的解释学”》)被《新华文摘》2023年第6期全文转载。

微信图片_202303261925180a6637db01ef06b7e97aec614811ab8

《关于“创造的解释学”》原在《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发表,是何卫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海德格尔‘转向’后的解释学研究”,项目号:17BZX078)的阶段性成果,目前该项目已顺利按期结题,等级为良好。

《天津社会科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为我校2008年期刊目录里的B类刊物。

IMG_256abc6be8a08ae27d327a0226fcb46603

《关于“创造的解释学”》一文的摘要和关键词如下:

摘要:几十年前,著名学者傅伟勋率先提出了“创造的解释学”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以西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儒道释的解经经验的总结为根据,具有许多深刻与独到之处,至今不失为一种卓见或一家之言。然而,毋庸讳言,他的“创造的解释学”用现在的眼光看是有明显局限性的,由于更多受英美哲学的影响,他主要立足于方法论的角度来论述这个概念。傅伟勋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现象学解释学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这导致他的“创造的解释学”不够周全,很难在创造和任意或随心所欲之间划清界线。作为改进,我们应保留傅伟勋的“创造的解释学”这个提法,但需要补充本体论-目的论的内容,因为如果缺乏这些内容,“创造的解释学”就得不到根本的奠基和最终的保证。本文从“哲学的经验”出发,突出分析了傅伟勋提到、但未展开的胡塞尔的例子,并将其与他所提到的黑格尔的例子相关联,力图站在哲学解释学的高度来反思“创造的解释学”应有的内涵,并将它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思想相贯通。

关键词:创造的解释学;傅伟勋;黑格尔;胡塞尔;目的论—历史的反思;伽达默尔;海德格尔

《关于“创造的解释学”》一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当期封面和目录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c8y_49nKkTg0E7YJEvivA

何卫平教授简介

何卫平,哲学博士,现为18luck新利电竞 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8luck新利电竞 “解释学研究中心暨伽达默尔文献馆”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第7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解释学论丛》主编,《德国哲学》编委,《中国诠释学》编委,《阐释学学刊》编委。曾先后到美国伊利诺依大学(UIUC)、德国海德堡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访学,担任过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曾去美国、德国、希腊、波兰、港澳台多次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或交流,并多次主持报告会。研究方向为德国现代哲学,尤专于哲学解释学,涵盖现象学、存在哲学。

主要著作有《理解之理解的向度——西方哲学解释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解释学之维——问题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学术丛书,2001年)、《高达玛》(伽达默尔)(台湾扬智出版公司,2002年),主编《解释学论丛》(人民出版社);主要译著有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修订版)、伽达默尔、施特劳斯《伽达默尔与施特劳斯之争》(编译)(人民出版社,2022年)、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帕特里夏·奥坦伯德·约翰逊:《伽达默尔》(中华书局,2003年初版、2014年再版)。合译、参译的著作有《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解释学、现象学和宗教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西方哲学史》(中华书局,2004年、2009年修订版)等。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哲学》《世界宗教研究》《哲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通讯》《学术月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或部分转载有20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项,参与教育部主持的马工程重点教材《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的编写工作。

所著《解释学之维——问题与研究》2013年获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关于“Seminar”方式的意义——兼谈德国大学教学中解释学与辩证法的传统》获2011年武汉大学教学论文特等奖。

已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共56名。

http://phil.hust.edu.cn/__local/C/71/67/13C65F1817B3437F879905C1806_52979FB0_6FCF6B.jpg?e=.jpg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18luck新利电竞 哲学学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2 ◎ 18luck新利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