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亮,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年10月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92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6月在18luck新利电竞
(华中理工大学)获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先后入选武汉市青年晨光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创新领军人才等计划,是美国光学学会Fellow。
在学术兼职方面,现任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光学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和教育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教指委副主任,担任《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期刊共主编,《Photonics Research》和《Photonics Journal》副编辑。在公共事务方面,2012年6月至2019年1月曾任18luck新利电竞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曾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18luck新利电竞
副校长。
在科学研究方面,长期从事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基金委重点基金项目、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发表了国际主流期刊论文350篇以上,发表论文被Web of Science引用超过6000次,Google Scolar统计引用超过8000次,先后主持和参与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代表性学术贡献主要有:
1.系统研究了半导体光放大器理论建模、器件设计、芯片集成和功能应用,提出半导体光放大器和梳状滤波器结合同时实现多信道光信号处理的方案,研究出半导体光放大器、延时干涉仪、阵列波导光栅等9个功能性器件集成的单片集成芯片,并实现4信道50Gb/s信号的同时光信号处理;提出延时干涉解调和半导体光放大器相结合的方案实现可编程逻辑功能,研究出多个半导体光放大器、延时干涉仪集成的单片集成芯片,成功实现40Gb/s速率下两路信号的所有逻辑最小项产生;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实现多种逻辑门功能的工作中,工作原理和实验结果都被国际上流行的《Fiber-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s》教材直接引用。是国际上发表半导体光放大器相关论文最多的研究者,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超过150篇,合作出版专著《半导体光放大器及应用》,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
2.系统研究了硅基光子学器件及单片集成系统:针对光纤与芯片的高效耦合,围绕如何增加耦合效率、提高3dB带宽、减小器件尺寸和降低制作工艺,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变周期结构,得到耦合损耗仅为-1.1dB的光栅耦合器;针对Ge/Si波导光探测器,在不影响光学结构的前提下,利用高频螺旋电极在信号极(S)引入片上电感、利用wire bonding在地级(G)引入片外金线,寄生参数受限带宽从30 GHz提升至67GHz以上。在突破光纤与集成芯片高效耦合、偏振控制和偏振旋转、混频、高速Ge/Si探测器等核心技术基础上,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实现400Gb/s硅基相干接收芯片。
3.系统研究了非线性光信号处理和线性光信号处理的工作机制:率先发展了基于频谱变换原理实现线性光信号处理的学术思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分析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基于滤波器实现线性光信号处理的各种实验结果,并进一步发展了基于频谱变换原理实现常系数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组的学术思路,并提出了针对任意维度微分方程组求解的通用方案;系统研究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增强非线性效应的工作方案,基于等离子体狭缝波导和石墨烯结合实现带宽大于120GHz的光电探测器,并成功实现偏振复用接收机和针对高级调制格式的相干接收机,实现224Gb/s信号的接收。
在人才培养方面,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光纤通信技术》。先后培养和合作培养研究生80余人,1人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2人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6人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培养的研究生中已有4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有近20名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光子器件研发工作。担任国家试点学院院长期间,面向每年600多人的本科生学生群体,基于核心课程群,依托优质学科平台和产业资源,探索面向群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8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