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第一次“师生午餐会”就“人才培养及相关”话题在南五楼612会议室成功举办。参与此次午餐会的有光电信息学院院长张新亮教授、党委书记刘继文老师、党委副书记李玲老师、教师代表张敏明教授、教务科科长李经平老师、学工组组长李文龙老师、分团委书记姜波老师,以及来自各个专业年级的部分学生代表。
“午餐会”是促成这场学生与学院零距离沟通的契机,餐后的提案交流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光电13级的周祎舒同学结合自身的求学和留学经历,将讨论深入到学院对本科生出国交流而设立的项目上。她通过就读于清华、中科大、天大等国内其他高校同学的经历分享,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横向比较了我校学生在科研能力等方面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学生的差距,进而提出应该将更多的本科生送入实验室,提升课程的学术水平等建议。
14级王大珩创新实验班的刘丽达同学根据自己申请瑞典皇家理工的经历,补充了留学方面的建议。她更以班长的身份,向在座的师生提供了建设共同进步的班集体的经验。同时她还提出,应该让实验室的牵头老师填写学生需求表,这种“按需分配”的新颖模式得到了在座师生的广泛认同。
作为研究生班导,光电1601班研究生班主任的黄凯熙对学院低年级教学的模式抱有自己的看法。在和班级同学沟通时,他发现大一学生普遍缺乏专业素养和基本常识。
除了专业学习上的问题,还有学生代表就现有教学体制下出现的“分数高而视野窄、不通学科前沿只知最终加权”的“学霸”现象发问。就此,14级的洪旭同学提出“将理论课程设计报告付诸于实物,整合到实验当中”的提案。同时,作为班级的团支书,他也就现今思想教育课程和活动过剩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尴尬现状,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方面向学院犀利发问。
同时,多位学生代表提到授课老师讲课方式差距大,部分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无法带动课堂,以及评教系统存在意义等问题。
密集而精彩的提案由准备充分的代表们不断道出,与会的领导老师们耐心聆听、细细沉思,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关键点,并就部分议案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张新亮院长将林林总总的问题归纳为本科生出国实习项目、公共项目实验室的导师配备落实、课程设置分布和促进学生社区建设四个主要方面,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党委书记刘继文老师感慨道:“我最初看到这些提案时,以为这次会议会掺杂着意见与情绪,甚至牢骚,所以我还特意提前做了些许准备,以应对可能的‘疑难杂症’,但是听了各位代表的发言后,我发现大家对学院的办学思考层次处在很高的水平。”他对这场别开生面的午餐会进行了最后总结:“正如‘藏智慧与民间’所说,我们办学也需问计于民,问计于师生。无论是办学还是改革,我希望学院能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我们办学的主体,参与到学院的改革中来。”
据悉,我院将把“师生午餐会”这一交流活动定为周期性举办的固定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进来,共坐桌旁,交流观点,寻求学院和学生的更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