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下午,我院第136期光电信息大讲堂在南五楼612学术报告厅举行。受我院庞元杰教授的邀请,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和王光辉副教授于2019年6月4日下午做客光电信息大讲堂,在南五楼612会议室作了主题分别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缺陷调控与接触钝化”和“微纳流控芯片及其中的光传感与光操控技术”的学术讲座。此次学术报告不仅吸引了许多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参加,而且还吸引了不少来自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等兄弟学院的师生。
在热烈的掌声中,庞元杰教授首先隆重介绍了本期讲座嘉宾谭海仁教授和王光辉副教授,并向他们颁发了“光电信息大讲堂”纪念章。在接下来的报告中,谭老师从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出发,为在场的师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关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科学问题。他解释道,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制备成本低廉等优点,是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设计与制备的关键。接着谭老师重点讲述了界面接触钝化、材料缺陷态调控、籽晶诱导生长、材料内应力调控等对器件性能和稳定性的提升等相关研究成果。例如在材料中掺杂如氯原子能有效避免大量载流子被束缚在界面周围,从而提高界面的结合率,光伏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随后王光辉副教授做了关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报告。王老师向大家重点讲解了实现微流控芯片技术中的Lab-on-a-disc;Lab-in-a-fiber;Lab-on-a-Chip三种方案及相关的光学检测和光学操控技术。例如,利用光学力实现对微纳样品的光学捕获和光操控。其与流体芯片的结合即构成了光流控芯片集成操纵技术。最后王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在集成化操控,反应控制,及高灵敏度的光学检测,及其在生物医疗、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谭老师和王老师的报告严谨、生动,既具有形象的原理图,又包含许多实际的应用案例,激发了在座老师和同学们浓厚的科研兴趣。在学术报告的互动环节,大家和两位老师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和互动,不仅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微流控芯片技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对这两种新型技术的应用做了极具启发意义的探讨,现场气氛活跃。
谭海仁教授2008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无机材料系,先后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后荣获荷兰Rubicon Fellowship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Edward Sargent教授)。谭海仁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薄膜光伏材料的光电性质研究及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与制备。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实现了平面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以及非晶硅/有机聚合物杂化多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记录。在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Energy,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JACS,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 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引用1900余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高效多结光伏器件的材料开发与器件设计。
王光辉,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副教授(2013年至今),智能光传感与调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应用物理专业,2006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光学工程专业,2011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机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并于2011年到2013年间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一项(2016-2019);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一项(2014-2016);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一项(2019-2022);以第二申请人参与自然基金重点项目ー项(2016-2019);近年来在国际上主要期刊发表或合作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专利17余篇,总引用数8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