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余锁湘)3月5日,第2508期人文讲座于东九楼D110举行。复旦大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诗教学会会长张海鸥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唐宋词经典研究与评鉴——论词的叙事性”的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张海鸥与和师生们分享了其个人创作的《大树凋伤赋》以表达其目睹喻家山上树木为冰雪所摧的悲伤心情,并由树及人,感慨“莫非大学大师,即此之谓乎?”带领同学们回忆了杨叔子先生带领先辈们建立华中理工大学的历史。
张海鸥以一首其本人创作的词并被新加坡的作曲家邓莉璇加工创作成一个有场景性的音乐视频为引入,伴随着这首婉转动听的歌曲张海鸥带领师生们步入了词学的世界。
词通常被认为是抒情文学,因而未曾被叙事学研究关注。而张海鸥开创性地把叙事学的理论第一次引入词学领域,张海鸥指出,“词的文体结构,最多有四部分:调名、题目、序、正文。这四部分都具有叙事功能。”接着,张海鸥从词结构中的四个部分分别指出了词的叙事性。张海鸥指出,早期的词调有许多又是词题,具有点题叙事性,并以丰富的示例向同学们说明了这一点;讲到词题,张海鸥说“宋人为词另立题目,直接受诗、文标题传统的影响。在词诞生之前,中国古代诗、文经历了从无题到有题、题目由简单到精致的过程。”并以吴承学先生关于诗题的论述引申并证明了词题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叙事;张海鸥认为词序是词题的扩展,是对词题引导叙事的延展,又是对正文之本事、创作体例、方法等问题的说明或铺垫,同时扩展性的为同学们讲明了词序产生的历史。
在谈到词正文中的叙事特点时,张海鸥说明,相比小说、长篇叙事诗等叙事文体,一定要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情节、曲折的过程、复杂的事件来构成故事,塑造人物,再现社会生活或历史,而词受篇制所限,只能采用片断式、细节式的叙事方式。词正文的叙事特点是片断的、细节的、跳跃的、留白的、诗意的、自叙的;而长调叙事受赋体影响而有铺叙式,叙事比较细节,短词叙事通常采用诗歌本色的隐喻式。词的叙事风格比小说典雅、含蓄、文人化。
交流环节,张海鸥鼓励同学们要敢于“坐冷板凳”,沉下心来去探索、去研究,将目光长远化,不要被快餐文化中一时的快乐所迷惑,要在长期地学习与成长中找到生命的乐趣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