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修海:孔乙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3.10.24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镇诗琦)10月12日,第2495期人文讲座于线上举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傅修海带来了一场题为“孔乙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孔乙己》阅读史为中心”的讲座。




傅修海首先介绍了孔乙己的阅读史,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949年之前作为小说范文的《孔乙己》、鲁迅经典小说名篇《孔乙己》、文学典型人物的“孔乙己”和日常生活中作为言说符号的“孔乙己”。傅修海老师引用《开明国文讲义》回答了1949年前人们如何读《孔乙己》这一问题,认为《孔乙己》采用了归纳的方法,其中蕴含的人生味引起了作者用文字来把它把捉住的感性。而1949年后如何读《孔乙己》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前,人们从《孔乙己》读出的是没落阶级的哀歌,阶级斗争语境下历史必然性的文学图景,是“清末民初的《儒林外史》”,是旧式知识分子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必然如此的悲剧;1990年代以后,人们对《孔乙己》的关注增多,孔乙己成为一种社会隐喻,是尘世中普遍的失败者的符号象征。


傅修海认为,如今应该从《孔乙己》与“孔乙己”“曲中意”与“曲中人”“失败者”还是“孤勇者”——孔乙己的意义这三个方面读《孔乙己》。作品中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但以孔乙己为原型的影视、戏剧、舞蹈等实际是改编者想象的孔乙己。


傅修海表示《孔乙己》要从头读起,才能真正解决“孔乙己”是什么意思和“孔乙己”长啥样这两个问题。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得知“孔乙己”是别人从“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给他取的绰号,作者从正面和侧面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并指出了其要害——没能够考上秀才。《孔乙己》写了生活在科举时代和后科举时代的两代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一种折叠时间的共生网络,而孔乙己是生活在这一时代转型不成功的人。


傅修海用“苦人”和“凉薄”来概括小说的艺术旨趣。人与人之间是冷酷无情的,孔乙己遭受的苦难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关切和同情。人与世界的关系也是如此,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傅修海谈到,我们关心孔乙己,实则是关心自己,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要读《孔乙己》——在特定的语境内,孔乙己是一个人,在一定的与境内,孔乙己可能是每一个人。孔乙己的悲哀在于没有抓住自己的青春,没有自己的未来,但韶华易逝是生命的必然,而青春有着无限的可能。


学子们表示,“傅修海老师对文本进行逐句深刻细读的方式,以及其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发”。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