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莫诗雨)9月22日晚,第2410期人文讲座在线上举行。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赵敏俐带来了一场题为“亲近经典,漫谈《诗经》”的讲座。
讲座开始,赵敏俐提出“诗经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一观点,而后介绍了孔子教育弟子们学诗以及孔子论《诗》这两方面的内容。由此,赵敏俐提出了五个问题:孔子为什么如此看重《诗经》、为什么“不学诗”就“无以言”、为什么《诗经》有如此众多的功用、《诗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经典以及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诗经》。赵敏俐认为,要探讨这些问题需要把《诗经》放回原本的时代,从《诗经》的产生说起。
首先,赵敏俐介绍了《诗经》成书的年代,并且介绍了许多关于《诗经》编辑目的的说法。赵敏俐认为,从《诗经》编辑的多重目的,可以看出它在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诗经》既是对周代诗歌创作的搜集整理和艺术上的系统加工,又是对周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和广泛社会生活的一次艺术的概括与总结。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并且其编辑的时间范围非常广,集中地反映了近五百年的历史,其中个别诗篇甚至包含了将近千年或者千年以上的古代的历史生活内容。《诗经》包含的地域范围大抵上是周王朝所辖的广大地区。而且,赵敏俐认为我们还可以从《诗经》中看出,中国的抒情诗歌创作从一开始就具有普及性,是群众性的艺术,《诗经》作者的队伍是相当广泛的。
《诗经》的感情是高雅纯正的,内容更是严肃高尚的。赵敏俐认为,这三百零五篇作品全部来自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它们包括了当时社会各地和各阶层的各种作品,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是最能表现我们民族文学传统的伟大群体艺术。赵敏俐还认为,《诗经》是精心结撰的高雅的艺术,它的内容经过了专业艺术人才的加工,因此,《诗经》中即使是那些来自民间的作品,也已经不是它原来的模样,而是在艺术上有了升华和提高。随后,他以《关雎》为例,介绍了《诗经》高超的艺术技巧。
赵敏俐认为《诗经》在周代社会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重视,与当时的文化精神分不开。周人独特的诗乐观,使周人把生活艺术化。这种诗乐观揭示了“寓教于乐”的艺术本质,并且让生活充满高雅的情趣。
赵敏俐对讲座内容作了总结与分析。《诗经》本身的内容具有经典的意义,它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是那个时代艺术的最高代表,也是那个时代文化精神的最高体现。《诗经》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即诗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人格塑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给人们艺术审美的享受,同时还以艺术的方式教人们如何去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