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感知与理解的分歧——谈谈相对主义
发布时间:2019.04.29

来源:光电学院 编辑:程亚楠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梁允萌)2019年4月26日晚,第2305期人文讲座在东九楼B101如期举办。当代著名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为我们讲述感知与理解的分歧——相对主义。大家早已在场守候,现场座无虚席。



首先,陈嘉映向大家解释了什么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在哲学上仿佛是一个负面词语,时常需要被克服。陈嘉映向大家举了几个例子:例如纯粹的利益冲突不是相对主义的问题,因为它只能靠暴力或者谈判来克服,无法采用哲学的方法。相对主义是与感知和理解有关的,这样才能产生相对主义的问题。同一事物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坚持自己的视角可以作为相对主义,但认知分歧不一定是相对主义,或者是相对主义所要解决的问题,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为例,可以通过互换视角来获得全景,那么它不是相对主义。所以,带有可确定视角的认知分歧没有相对主义的问题。再扩展开来,凡是能够将看法、分歧明确归到视角、位置的分歧上,就不存在相对主义的问题。“有讲道理的余地,但没有讲道理的余地,这样一种态度,才是相对主义。”陈嘉映如是说。


陈嘉映提到,在生活中,常常存在着生活方式、个人喜好的差别,这些是相对性问题,而非相对主义,是不需要克服的。但世界上不只有爱好、选择,还有是非对错。哲学永远存在着克服相对主义的冲动,这冲动来源于哲学的本质为贯通之理,而相对主义在其中竖起了屏障。无论是生活中面对道路选择,还是哲学上贯通道理,基本前提是其中有是非对错的,是有道理可讲的。而相对主义恰恰是在有道理可讲的地方不讲道理,单纯地将其归结为利益、选择与信仰。这些体现了克服相对主义的意义。


由此陈嘉映过渡到了怎样克服相对主义这样一个问题。首先要将不是相对主义的问题从中排除。例如纯粹的利益、爱好等不需要哲学思辨的问题。需要克服的是伪装成单纯的利益、爱好与信仰的保护性相对主义,它们虽然不讲道理,但是有道理蕴含其中。克服相对主义的要义在于能够戳穿相对主义的保护伞,来表明看似只有爱好、选择和信仰的地方其实是有道理可讲,然后讲出其中的道理。要使这一路径起作用,始终要分清哪些的确是有相对性的。因此为了能够和坚持自己立场,或者为自己立场坚持的人或团体进行对话,重要的条件是尽量理解对方的看法,而不是不断重复自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是一种互相理解、交流的路径,不同于找出公认之理这一常见方法。所以,要学会不依赖绝对真理或者普遍真理来克服相对主义。做哲学求的是理解而不是共识,即使是十分理解也不同于共识。即使有立场,也愿意理解立场不同甚至相反的人,这也是克服相对主义的要义。尝试用道理贯通的方式来克服相对主义是唯一能在思想上做的事,但它所能达到的边界是有限的,因为任何说服、理解都是有限度的。而这种有限性正是说理活动的意义所在,假设有一天说理已经无所不为,这时说理也就停止了。


最后,陈嘉映总结道:“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这一相对主义基本表述,而要去克服是因为“吾道一以贯之”。我们要集中精力讨论那些看似只有立场其实有道理可言的事情。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