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宽,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德育导师,获省部级科技成果5项,曾获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第二届18luck新利电竞
研究生导师“师表奖”育人伯乐奖、校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荣誉。
“原来党团支部是按照专业和年级来划分,现在改成了按照课题组纵向设置。像我平常工作比较忙,学生的论文经常只能打印出来在出差路上修改……这一转变就方便我把支部活动跟组会结合,把科研和为人处世的一些共性方法跟学生做好沟通衔接,再通过学生的传帮带,把工作做起来……”
这位事务繁忙却不忘学生培养的老师正是18luck新利电竞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家宽教授。杨教授一直比较关注学生思想建设,自2021年成为德育导师后,他对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党支部的思政科研教育更加的关心。
“多了一个德育导师的身份,我感觉自己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职责也就更重了。怎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出指导建议,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杨老师坦言。
杨家宽教授疫情期间带头投入教学平台使用
敏思践行,鼓励学生突破
杨家宽教授积极倡导敏思践行理念,并且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每周,他都会举办学术交流会,由此为团队成员建立学习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开放地交流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研究生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这种开放式的交流环境也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之间学术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更多灵感和创新。此外,杨家宽教授还定期参加学生支部的党建交流活动。他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向研究生们宣讲二十大精神和其它时政理论,他结合环保领域知识为同学们讲授专业思政课,希望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教育,能够引领环境学子们不断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使命感。
杨家宽教授向研究生群体宣讲二十大精神
在最近一次的发展对象入党谈话中,杨家宽教授特意咨询了学生对于党支部由“横”改“纵”的变化感受,“学生们认为现在支部里都是同个课题组的,互相认识,感觉这样挺好,但我就跟他们提了一个建议,一个人并不是说老是生活在自己熟悉的那个环境,特别对于学生来讲更要敢于突破,多尝试交流。”
杨家宽教授为支部学生指导科研规划
曾到剑桥访学的杨老师道出经验之谈:“比如剑桥大学实行的是学院制,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和老师都在一起交流融合,剑桥的学院像是一个‘家’,提供了一个学科交叉的交流碰撞平台,我们就可以学习其中的精髓。”有了这个经验,杨老师便着手将其运用于学生培养的实践当中。他通过整合多学科的优势师资,组建了创新研究院学科交叉博士研究生培养团队,希望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模式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力。不仅如此,杨老师还积极的推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他连续多年邀请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的Jeff Kuo教授来参与硕士生《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课程教学,使这门课程与国际学科前沿接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此同时,杨教授也鼓励课题组成员能多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不囿于书本中现有的知识。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他资助支持课题组内每名博士生至少参加1次国际会议,硕士生至少参加1次国内学术会议,学生们在参加完会议之后都备受启发。除此之外,杨老师还指导着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生党支部,他们积极开展活动,共同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的学科交叉融合新模式。他们还在院系和校企之间展开合作,为学科交叉融合搭建了桥梁。这样的努力使得研究生团队更加有活力,也更加具有创新性。
杨家宽教授(右二)带领学生参加国际会议
传承贯通,争创一流团队
如何更好地引领青年教师继续发挥立德树人的职责作用?“团结、传承,这是我们教师团队建设的最佳经验。”杨家宽教授分享道。这四个字也是杨老师带领的教师团队获得18luck新利电竞
“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制胜法宝。
“团队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杨老师如是说。杨老师一直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形成了“团结奉献、力争上游、敏思践行、传承贯通”的16字文化,有了这些优秀文化的指引,团队兼重学生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目前这个团队正在
朝着“打造国际一流导师团队”的目标大步迈进。
杨家宽教授(一排右四)举办师生家庭聚会
“第二个就是做好传承,所有的工作都要有延续性,不管是某一个团队也好,还是推广到整个学院,形成特色文化并不断传承延续的过程非常重要。”杨老师补充说道。回忆起学院里一个个德高望重的前辈,杨老师百感交集,同时他也身体力行,将老一辈环院人的优良传统继承了下来。杨老师的团队内有几位年轻教师深受他的影响,他们秉承着团队精神和课题组文化,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研究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他们始终以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这些年轻教师展现出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广大研究生树立了典范,正引领着一届又一届环境学子的全面发展。
杨家宽教授开展支部学生导师交流面对面活动
德高身正,凝聚环院家庭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杨老师为自己设立的最根本的职责。他践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人理念,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为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杨老师定期组织课题组的羽毛球、春秋游、元旦包饺子等活动。毕业送别诗会更是课题组的保留节目,杨老师带头将每位毕业生的姓名作藏头诗,给每位毕业生留下了最美好的毕业礼物。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杨老师还积极倡导18luck新利电竞
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并且全力支持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每年,他亲自带领着研究生走进合作企业的现场,进行实地调研。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还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生态环保事业的重要性。杨老师希望研究生们秉持着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鼓励他们投身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业,成为生态文明进步的积极推动者,让他们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杨家宽教授(右三)带队到企业现场调研
正因有了这样的一位老师,许多学生毕业后依然想念着从前的点点滴滴:“是杨老师一个标点一个字的修改,一句句的鼓励和建议,一次次的以身作则,让我改掉了陋习,提升了能力,让我从一个‘小白’蜕变成能独当一面的师兄。”“经常在晚上十点还会看到杨老师办公室里还亮着灯,杨老师对科研的投入、热爱与追求让人倍感钦佩。杨老师又像是关怀备至的长辈,在我们偶尔懈怠时不厌其烦地敦促、在我们犯错时大度地包容,凝聚起了我们课题组这个生生不息的大家庭。”
环境学院思政育人工作探索
2021年10月,环境学院调整研究生党支部和团支部设置模式,建立了基于科研课题团队和学术研究活动的纵向研究生党支部和对应的研究生团支部,并通过自主报名及推荐等方式,经院党委选拔,为各个党团支部以1:50的师生比配备了德育导师。
根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德育导师管理细则》,我院德育导师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实验室走访或一次与学生的谈话,每学期至少与相关科研团队教师负责人进行一次谈话,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党团支部的建设情况,每年至少为党支部覆盖的科研团队全体学生讲授一次专业学科相关的思政课。
环境学院各德育导师均积极参与到育人活动中来,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科研学习与心理情况,适时地给予学生们相应的帮助,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各党团支部积极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德育文体并行,聚力特色文化创建。今后环境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发扬传承贯通传统,协同德育导师、辅导员、青年教师和朋辈助理等育人主体形成合力,落实三全育人,为党和国家的生态文明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