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接力红色传承,讲信仰的青年人们
发布时间:2022.05.04

来源:记者团 学工部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记者团 武丹萍 周应科


“因为常年身患疾病,鲜血常常染透了孔繁森的衣服。但是有一次遇到一个老人,他的双脚冻得通红,孔繁森便脱下自己的衣服给老人捂脚......”2021年12月6日,东七楼的一间圆桌教室内,经济学院2020级硕士生宋楷站在讲台前,进行她加入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以来的第一次试讲。


讲到这里,宋楷的脑海中浮现出孔繁森奉献藏区的身影。她站在台上顿了几秒,突然控制不住地哽咽了。


台下坐着学生工作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还有同期备课的其他团队成员。所有人都没预料到,她会把自己讲哭。宋楷说,她也没想到。只是第一次站在那个正式的场合下,讲到那里时,“感情到了”。


“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一个月内多轮打磨,宋楷参与准备的《百年大党的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课程最终成型。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启动仪式上,她第一次正式地把孔繁森的故事讲给所有人听。


从建党一百周年到十九届六中全会,2021年,宋楷所在的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通过讲授系列精品微党课,以“朋辈之声”在华中大的校园里掀起了一场“红色学习热潮”。当下,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校史故事分享,希望带动周围更多学生传承华中大的红色基因,为校庆70周年献礼。


逐渐“长大”的团队


这是一个以硕士和博士生为主,由来自全校28个院系的72名优秀学生党员组成的团队。


2017年,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18luck新利电竞 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应运而生。


在最初的两三年里,这个刚刚起步的组织发展“全靠摸索”。团队成员们既没有授课经验,也没有现成的课程框架作为参考,所有的细节都只能一步步讨论着来。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武汉,学讲团所有的工作被迫转为线上进行,给落地宣传带来了很多困难。学讲团成员们刚把课备好,就面临着“线下无处可讲,线上人数寥寥”的窘境。一年时间,上百人的团队只讲了不到50场。


面对诸多困境,2020年接任学讲团团长的公管学院2019级硕士生刘子灵开始对学讲团进行改革。从招揽人员组建团队、建立制度开始,团队逐渐推行小组制备课,“就像(培育)一个小树苗一样,浇水、施肥,看着它慢慢长大。”


线上,学讲团在“HUST研工小站”的公众号上开设了专栏;线下,成员们走进支部书记沙龙作宣讲、在图书馆LED屏幕上滚动宣传......校内宣传渠道的逐渐扩大,让学讲团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熟知。到2020年12月,学讲团正式成为了一级独立的学生组织。


2021年是学讲团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学讲团成员们“先学后讲”,组织集中学习研讨、开展专题备课,并邀请老师指导打磨,第一时间在学生中传播红色理论知识。


学讲团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现在,团队每月平均宣讲数量增长至100多场,他们以500多个学生支部为抓手,深入学生朋辈群体展开宣讲,在华中大发出了更加响亮的青年声音。


想讲好华中大故事


2022年10月,18luck新利电竞 将迎来建校70周年庆典。70年来,华中大为国家输送了逾70万各类人才,涌现出一批以人民英雄、时代楷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为代表的杰出校友。


“今年上半年有一个计划是,结合校庆讲校史。”学讲团现任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徐东辉介绍,把校史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结合,从小切口切入,讲学生身边的校史故事,是学讲团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2月10日,学讲团的校史故事课程筹备工作在线上正式启动。成员们分小组备课,10天时间,每组选定一个主题阅读、观看纪录片,分头搜集大量资料,形成了大致的课程内容雏形,在团队内部分享。2月28日,学工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指导点评。3月18日,校档案馆的老师指导把关,对课程继续打磨。



学讲团集体备课


两轮评审、反复修改,根据文字内容选图制作PPT。授课材料定稿后,组内每个成员都需要在群内上传一段完整的试讲视频。等到视频审核通过后,持续约一个月的备课过程才算全部完成。


3月,首批校史故事课程正式上线,目前已推出近30门。从“抗美援朝中的华中大”到崔崑、张定宇、裘法祖等著名校友的人物故事,学讲团想从校史故事的分享中和所有人共同回顾华中大过往七十年的育人路和一代代前辈筚路蓝缕的奋斗路。


徐东辉表示,除了日常的室内宣讲外,他们还想在建校纪念碑、南一楼等地标建筑前进行户外宣讲,站在历史建筑前讲校史,希望能够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建校以来的风雨征程。


“我们去年也做过一些联合宣讲活动,我想今年是不是也能做一个‘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校史故事’的全国高校青年风采展示?”徐东辉说,华中大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如果有机会,他们也希望能在70周年校庆之际,联合其他兄弟高校的学讲团共讲红色校史,形成更广泛的传播效应。


要影响更多人


宋楷回忆起加入学讲团的这一年,她说选择加入这个团队是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一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宣讲结束后,有听讲的学生向她表示,自己也想加入学讲团。宋楷说,那一刻她突然觉得,“我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了。”演讲能力和台风素质提升的同时,在这个以理工科见长的校园内,走入土木、船海等工科学院宣讲,让她亲身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


团队的“星星之火”,逐渐燎原。从学讲团出发,也有一批学子走上社会治理和立德树人的一线。新闻学院2018级硕士生李鼎现就职于共青团中央。他说,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加入了第二批团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教研组,围绕“提高团的组织力”独立面向中央团校主体班次授课,“学讲团的时光给了我经验和勇气,也为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硕士毕业后,刘子灵即将留校成为材料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辅导员有一项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研究,得益于学讲团,它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政工作的意义。”她仍然关注着学讲团的最新动态,并希望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参与课程准备或评审。


和刘子灵一样,电气学院辅导员董蛟龙也曾是学讲团的成员。董蛟龙回忆道,在学讲团的经历,让他明白了“站位要清楚、理论要扎实、做事要谨慎”。现在他也会推荐他的一些学生加入学讲团,成为学讲团的新鲜血液。



4月11日,18luck新利电竞 引力中心内,学讲团校史故事分享团队来到山洞实验室参观。在这里,引力中心团队埋头山洞30年,测出了截至目前万有引力常数G的最精确值。8位成员人手一沓打印资料,跟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朝山洞四周看去,他们想把山洞里的华中大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先学后讲,“用青年话语,发时代新声”,这是学讲团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未来,他们还希望能吸引更多有信仰的同学加入,带动更多的华中大青年,接力红色传承,向校庆献礼。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