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慕懿:瑞典瓦伦堡基金会全额资助获得者
发布时间:2022.04.26

来源:中欧能源学院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通讯员 谢玉莹



张慕懿,中欧能源学院2017级校友、18luck新利电竞 2020届优秀毕业研究生。读研期间,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开展硕士研究工作,发表论文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Top期刊论文3篇、EI论文1篇,授权专利3项,Google学术引用221次。在毕业季选择出国深造,先后拿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布里斯托大学(应用物理)等院校的博士offer,最终选择瑞典林雪平大学应用物理系攻读岗位制博士学位,并获得瑞典瓦伦堡基金会项目全额资助(约合人民币120万/4年)。


课程科研同推进,遇强则强



“除了平衡学院的高密度课程与课题组的快节奏科研,还需要平衡学院课程设置的宽泛性和科研学习的聚焦性,这两点的快速平衡都非常有利于学习主线的推进。”


中欧能源学院的课程安排十分密集。因此,在研一上学期,张慕懿白天会专注于学院课程,晚上则自主到办公室学习半导体物理等专业知识,临近期末时才会正式投入导师安排的研究课题。研一下学期对于张慕懿来说尤其繁忙,因为这时候的课程和课题是同时推进的。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每天不是在学院上课,就是在实验室科研。”尽管非常辛苦,但张慕懿始终坚信只要自己投入的时间足够多,总能够在高密度课程和快节奏科研之间找到平衡。


当谈及学院课程设置的宽泛性时,张慕懿满怀感激,他感觉自己受益最多的便在于此,这让他对自己研究方向以外的许多领域都有一定了解。张慕懿进一步解释道,“比如说,虽然我目前读博的研究方向是物理领域,但最近我还与之前教能源环境课程的老师找到了科研合作可能,这都受益于学院的课程设置,我希望自己未来能在学科交叉领域做出有意思的科研工作。”此外,他还表示,中欧能源学院的全英文授课模式使他受益匪浅,虽然在上课初期非常有压力,但通过在课堂上积极地与所有老师互动,自己的英语水平得以明显提升,这也促进了自己的跨语言交流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享受科研


在硕士期间,张慕懿基于铜基硫化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这一研究方向开展了自己的科研工作,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吸收层材料,并将它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0达到了2.65%。相关成果陆续发表在Nano Energy(排名第3)、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排名第1)和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排名第1)期刊上。此外,他还对X射线闪烁探测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一是研究了金属卤化物缺陷束缚激子发光机理,并应用于动态X射线成像,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排名第1);二是研究制备具有光波导结构的闪烁体探测器,实现高分辨率的稳态X射线成像,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排名第1)。


硕果累累的张慕懿,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科研工作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解决难题中度过。正如他所言,“对于我这种非天赋型选手,遇到难题是常态,没有难题是反常”,比如实验进展不顺、现象解释不了、文章投稿不顺以及同辈压力等等,这也使他经常处于低迷状态。当处于这种不佳状态时,张慕懿便会通过运动、娱乐、聊天等方式及时排解自己的低迷情绪,在调整好状态之后继续寻找解决办法,最终攻克难题。当问及如何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便能取得如此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时,张慕懿说,一方面一定要感兴趣愿意深入探索,另一方面确实也需要投入时间和努力。读研期间,张慕懿一直把科研视为自己的生活重心,投入大量时间做实验、看文献、学教材,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出成果最基本的要求。“尽管偶尔会觉得科研工作比较枯燥,但对我来说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很享受工作的过程,也愿意花时间耗在上面。”“天才很少,大多都是靠努力,每周60小时的科研工作时长是出成果的最低要求,我身边每周工作60-70小时的硕士生,很少有不出丰硕科研成果的。”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在研二时的一次学术报告上,张慕懿认识了瑞典林雪平大学的导师,这也是第一个面试他的导师。虽然这位导师的科研水平很高,但由于当时他还没有开始准备好申请,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下来。在之后的申请过程中,张慕懿陆续拿到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的offer,但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部分offer都被推迟到下一年入学。


这些申请经历让张慕懿逐步意识到,单纯的学校排名给自己带来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导师的水平和匹配度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幸运的是,2020年6月,林雪平大学的导师再一次给他发了新的岗位邀请,他接受邀请并申请了面试。2020年9月,经过层层筛选,张慕懿获得了林雪平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项目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瑞典瓦伦堡基金会项目的全额资助。现在看来,最终下定决心前往林雪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对他来说确实是个相当正确的选择。


事后张慕懿了解到,自己所申请的岗位制博士当时全球共有114人申请,最后只录取了自己1人,可见当时竞争的激烈程度。能够从所有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在外人看来,不仅是水到渠成,也是实至名归。一如加缪之言,“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过得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


感谢在中欧能源学院的三年


“对我个人而言,没有ICARE提供的平台,我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找准自己的道路。”张慕懿说,中欧能源学院不仅给他留下了完美的三年回忆,也为他提供了相当多的资源和条件,这段学习经历对他能力的提升是远超出自己预期的。张慕懿继续补充道,最幸运的是在中欧遇见了一班尽职尽责并平易近人的授课和辅导老师,他们为自己提供了许多帮助,自己目前仍与老师们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对学弟学妹们,张慕懿也打从心底里祝贺他们选择了中欧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优质平台,他坚信学院一定会给他们带来绝对好的资源,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利用好手中的资源、抓住随时可能到来的机会。张慕懿表示,虽然现在学习、读研、工作给大家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相信自己、坚持初心,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拒绝“摆烂”,不要躺平,把握人生。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