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邀请业界精英为学子讲述全媒体制作
发布时间:2022.11.24

来源:新闻学院 编辑:罗祎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戚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11月22日下午,新闻学院邀请长江日报记者谌达军连线博闻课堂,为学院一年级本科生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和实践小组同学做“主流变流行,百年仍青春”的主题讲座。


通讯员 刘洁 摄


谌达军认为,所有的产品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对于全媒体产品,“一是要有坚定不移的道路自信;二是要为传播产品找到合适的角度、题材、载体和形式。”


2021年5月10日,长江日报推出《寻找21颗初心》特刊及包含视频、海报、互动产品、新媒体专题、话题等全媒体形式在内的系列报道,社会反响热烈。谌达军带领本科生重新回顾了报道过程。他认为,想要把报道做得准确,要读透资料,更要挖掘内涵。在这一系列报道中,他和同事查找了有关的报告、史料、学术论文、传记和回忆录,采访了这批早期共产党员的后人,不遗余力地把这一系列产品做得详细、扎实。


谌达军还提出,发现和采写是新闻的两翼,缺一不可。特别强调要注重案头功夫,坐得住冷板凳。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历史的这座山要比任何小说家的想象都要丰富。”他表示,如果缺少了对历史的理解,就不能做新闻。同时,形式的选择也离不开对内涵的发现和理解。这类报道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能够让党和人民的心更靠近一些。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就是对这21位烈士最好的纪念。一旦缺少了内核,新闻就失去了生命力。


谌达军,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高校新闻中心主任,武汉“十佳新闻工作者”。至今已获省级以上新闻奖20余项,领衔创作的跨国寻访报道《武汉上空的鹰》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本次讲座为博闻课堂系列讲座之一,是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旨在为本科生打通学校课程和新闻实务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远大的新闻理想。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