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思依 郝栩 张骁凯 马冰茜)为探寻互联网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8月1日-5日,软件学院“脚丈巴渝故里,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重庆彭水,调研彭水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感受彭水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成果。
现代技术赋能助力,农业生产增值添智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实践队首站来到阿依河社区勃希生态果园,通过实地调研互联网与农业结合的具体实例,体会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在社会中的实践意义。
勃希生态果园依托社区特色旅游资源和政策帮扶,运用“直播+合作社”的运营形式和现代化种植手段,率先打造成具有彭水特色的大型百亩果园。果园负责人通过手机APP操作,向实践队员展示了一键实施精准灌溉与施肥。团队成员又就产业现状、特色技术与果园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勃希生态果园是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在果园的深度调研中,团队成员纷纷惊叹“新技术+农业”带来的独特魅力!一致认为,未来通过更深层次的“互联网+农业生产”“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等多种形式,将会进一步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实现乡村振兴。
产业转型多元发展,惠民政策落地有声
在阿依河社区服务中心,实践队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庹真平和驻村第一书记唐潜宁进行交流,详细了解了阿依河社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进行产业高质量转型,从“传统旅游+矿产开发”转型为农、文、旅多元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历程。
阿依河社区利用景区优势和苗乡非遗文旅特色,线上线下大力宣传推广发展民宿、特色农家乐,农村环境得到了优化,农村风貌也产生了改善。实践队走访了社区的农家乐,对客流量、收入水平、农户生活满意度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随后参观了社区内的农业示范基地以及由无土栽培技术、通风技术、保温技术、水肥一体化设施等构建的数字化大棚,队员们纷纷惊叹于科学技术与农业结合所带来的便捷与魅力。
团队成员认为乡村振兴不能脱离的是乡村,挖掘本地人文自然资源,是产业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阿依河社区以此为基础,引进高新技术,开发特色产业,这是社区得以发展,农户得以普惠之所在。
数字经济引流通路,科学助销巩固扶贫
在“彭水赶场”消费帮扶展览馆,实践队全面了解了农产品数字营销现状。通过构建“彭水赶场”电商平台,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直播互动、全网营销等形式,宣传彭水农产品和彭水美食产品,让“养在深闺”的彭水土货搭上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快车道,即刻走出深山迈向市场,达到“消费帮扶”的目的。
队员们采访了“彭水赶场”展览馆负责人欧阳,他表示,“彭水赶场”虽有助于彭水特色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但为了进一步推动彭水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借助机器化技术实现量产和打造销售优势是彭水当地和企业还需要不断优化的方面。通过参观其余地区的展览进行比较,实践团队对彭水线上销售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队员陈思依表示,“彭水赶场”下电商营销手段的不成熟是彭水产品滞销的一大“痛点”,产品虽好,可如何销售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光影重温振兴之路,技术保障脱贫硕果
最后一站,实践团队来到了重庆三峡博物馆,重温重庆彭水乡村振兴之路。“阿依河社区将穷山恶水摇身一变为金山银山”,是参观过程中观看彭水脱贫短片《彭水——再唱山歌给党听》时,最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是描述彭水实现乡村振兴最为生动的一句。在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扶持下,彭水的其他乡村如三义乡莲花村、蚩尤九黎城等等,都搭上了数字技术的快车实现了产业的转型与优化。光影之间,团队成员纷纷为扶贫干部和村民们的执着和顽强所感动。
通过重庆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展板,队员们了解了重庆彭水当地借助大数据监测手段建立的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利用更为科学精准的手段落实巩固扶贫成果,守住规模性返贫脱贫。队员们在感叹于大数据监测技术精准性的同时,对于今后大学阶段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认识与思考。
躬行实践,方得真知。深入巴渝大地,团队成员亲身体会到互联网现代化技术给乡村带来的变革,深入了解到党和国家为脱贫攻坚付出的巨大努力,深切感受到人民享受乡村振兴成果的喜悦。用眼去见证,用耳去倾听,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受,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重任在肩。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勇担时代责任,争做时代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