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叙事”文化活动启动
发布时间:2021.09.26

来源:公卫学院 编辑:罗祎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郭星月 赵照)9月25日晚,公卫学院“公卫叙事”文化品牌活动在同济医学院一号教学楼一大教室正式启动。第一讲以“华中大公卫的历史变迁”为主题并邀请到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94岁高龄的退休教授周有尚作为访谈嘉宾。医学学工处处长、公卫学院党委书记陈秋生,党委副书记冯霞,院长助理潘安,党政办主任,院长助理方为民参加本次活动。赵照主持活动。



陈秋生为本场活动致辞。陈秋生提到,同济医学院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她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与中华民族复兴“同舟共济”,以“悬壶济世”之心、“精益求精”之术,成为医学界的金字招牌;在一百多年的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发展历史中,时刻体现和诠释着“与祖国同舟、与人民共济”的同济人情怀。他强调,同济公卫也始终与人类健康事业“同舟共济”,与世界医学发展同步,以促进全球健康为己任。


本场活动以访谈的形式进行,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潘安作为采访者,通过与周有尚交流一些小故事,带领大家了解同济医学院的迁校历程与周有尚的科研经历。



周有尚是当时从上海随校迁武汉一起过来。1950年毕业留校任教后他亲历了医学院的校址变迁、学院的成立与发展壮大,并在其作出贡献。他是1986年度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学校、学院历史发展的“经历者”“参与者”“贡献者”与“见证者”。


提起迁校,周有尚说道:同济人始终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己任,抗战时期就为百姓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哪里有医疗需要,哪里就有同济人的身影。所以当国家决定要将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以服务中南地区人民生命健康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时,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老师们是义无反顾的放弃上海优渥的生活,坚决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武汉。周有尚回顾,50年代初期的武汉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发达、工资水平较低、生活水平较差,当时的公交都是带蓬卡车,同济医学院附近也都是藕田,工资只有上海的一半。“但是因为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所以我们来了。”就这样,他们扎根在了人民需要他们的土壤上,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孜孜不倦地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同济人,为我国医学教育和人民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从事卫生统计学教学、科研50年,结合他研究“死亡与恶性肿瘤”的科研经历,周有尚对青年教师和学生提出几点建议:卫生统计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周有尚回忆当年,他的老师要求学生们将数据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这既是科研人求真、求实的基本操守也是对人民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公共卫生从来不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周有尚当年在襄阳成功研究出死亡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后在全国进行推行,他亲自到全国各地区推广,下到现场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最终在党和人民的配合下完成了全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死因调查。



最后,周有尚总结了他几十年的科研工作的体悟:第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事情才能成功;第二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众的力量无穷大,做人群研究只有群众配合,事情才能顺利推广;第三要自己努力,年轻人不要怕吃苦,要有深入基层实实在在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觉悟和决心。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有种历史和现实交错,让校史、院史动起来,鲜活起来的感觉,受益匪浅。2021级硕士研究生陈秋宇代表全院师生向周有尚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院青年教师骨干及2021级全体研究生、2020级本科生参加此次活动。


“公卫叙事”的创办目的是为了通过系列的活动,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转化为激励人和教化人的正能量,将学院的办学历程、建设与发展注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同济公卫品牌价值。通过举办“公卫叙事”系列活动,能让全体师生了解并传承发扬华中大同济公卫的悠久历史文化,通过向大家讲述学院创办、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重要成果,促进师生对学院的身份感、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有效激发师生爱校、荣院、兴院的精神和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会议中深刻指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在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力量。“公卫叙事”将会以传承历史、着眼当下、展望未来的脉络开展高质量的系列文化活动,让全体公卫人从学院建设发展的艰辛历程中汲取力量,从老一辈公卫人身上传承信仰,坚定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奋斗的决心,秉持“追求卓越,促进健康”的院训,向着充满未知挑战的明天奋勇前进,为双一流学科建设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