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走近云南临沧 聆听扶贫故事”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0.08.25

来源:公卫学院 编辑:刘雪茹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凯 吴琪 王心宇)8月23日,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线上举办了“走近云南临沧 聆听扶贫故事”主题党日活动。临沧市临翔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华中大援滇干部许奕华,蚂蚁堆村驻村第一书记、华中大援滇干部盛静波与大家分享扶贫故事。




学院党委书记陈秋生致辞。他指出我校为响应国家号召,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三方面开展扶贫工作。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健康贫困问题,我校提出的预防、治疗和管理的新模式,成为“全国十大扶贫样板”之一。陈秋生提到公卫学院在此次援滇扶贫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追求卓越,促进健康”,在扶贫的同时加强学科建设。他鼓励广大公卫学子把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抱负。


许奕华结合在临翔区的工作经历讲述了自己的扶贫故事。2018年11月以来,许奕华和她的团队为提升临翔区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3+3健康扶贫模式”,邀请当地医疗人员前往武汉市协和医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助力当地人才培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开展慢病健康管理,帮助当地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促进建成“临翔-华科慢病研究中心”,完善了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科研+人才培养”以精准扶贫,运用邬堂春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为300余户蚂蚁堆村农村家庭安装通风设施,重点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并培育了2017级陈琰姝和2018级杨洁两位2020届优秀硕士研究生,在临翔区卫生政策研究和体制改革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整个扶贫过程中,许奕华团队一直承担着临翔区卫生健康局的工作重点。


盛静波以“三驾马车”为主题,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扶贫故事。临翔区一直存在产业发展壮大难、贫困群众增收难、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的“三难”问题,资金、技术短缺、内生动力不足、疾病等是主要致贫原因。盛静波带领着当地村民开始寻找脱贫的新出路。他们发现当地的普洱茶品质特别好,但技术落后导致良莠不齐而且规模小销路低,于是在我校的帮扶下建立起了蚂蚁堆茶厂,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了茶叶品质,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在校友企业的帮扶下建起了农业园。为了解决销路的问题,合力搭建了电商平台,把互联网经济引入新农村。收入增加后,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住的问题,为进一步脱贫攻坚吃下又一颗定心丸。教育是脱贫之本,通过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来改善当地落后的教育现状。因此,盛静波把党建、产业、教育作为脱贫的“三驾马车”。结合自身扶贫经验,盛静波强调,要聚焦党建示范引领,富群众的“脑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暖百姓的“口袋”;促进城乡交流互动,教育好“下一代”。


互动交流环节,在场嘉宾和领导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能发挥什么作用?”“临沧扶贫工作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院党委副书记冯霞通过回答两个问题进行活动总结。“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社会整体的脱贫关系着每一个人,我们大学生能做什么?”她提出学生的首要工作就是学好自己专业知识,其次是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用自己的一笔一画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面对祖国的需要,你会去哪里?是喧闹繁华的大都市还是贫困落后的边远地区?”她提出一个人的成就不是汲取而是付出,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此次党日活动让全体党员获益匪浅。预备党员陈维怡说:“本次主题党日让我看到了这些扶贫工作的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专业知识和科研技术对于扶贫工作的有用性。扶贫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在前辈们的引领下,我们更加认识到了自己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感。”青马班学员汤子俊说:“听完许教授和盛老师的扶贫工作分享,我真切感受到他们为扶贫工作做出的贡献,许教授她们把科研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切实解决当地因病致贫的问题,又或是盛老师为当地操实业、引资助,都十分令人感动和敬佩,毕业后我也愿意去基层做一颗这样的‘螺丝钉’!”


公卫学院辅导员、本科生党支部全体党员、院青马班首期学员参加活动。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