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日,2023年度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公布。我校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余帛阳博士获郭光灿光学奖一等奖,王健教授团队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王涛教授团队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论文题目:基于离子浓度梯度调控构筑高性能热化学电池
获奖类别和等级:郭光灿光学奖一等奖
获奖人:余帛阳
余帛阳, 分别于2017年、2022年在我校获理学学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师从段将将教授和周军教授,现于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王中林院士团队从事光热电化学能量转换研究。与合作者率先提出了离子浓度熵调控和离子热电P/N型转换理论机制,开发了系列新型热敏性材料和光热转换材料,获得了领域最高转换效率,发展了光热辐射/离子转换耦合器件。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2篇)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曾获得王大珩光学奖、国家奖学金、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等奖项。
项目名称:多类型光纤中的相位和偏振涡旋调控机理及复用通信方法
获奖类别和等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王健、刘俊、李树辉、朱龙、王安冬
传统单模光纤容量逼近香农极限,无法满足大数据和5G时代指数级增长的容量需求。该项目面向大容量光通信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光纤涡旋调控复用通信科技前沿,围绕传统光纤相位涡旋调控及复用机制、光纤偏振涡旋调控机理及复用方法、光纤阵列涡旋调控机理及串扰抑制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多类型光纤中的相位和偏振涡旋调控机理及复用通信方法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单模光纤自旋-轨道耦合多维纠缠传输机理、大芯径光纤偏振涡旋调控及复用通信方法、多模光纤相位涡旋精准调控及模群复用方法、超模强耦合光纤涡旋调控及串扰抑制机理、多芯环形光纤相位涡旋调控及串扰抑制机理),推动了新一代光纤通信技术发展。项目代表性成果被Scien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ysic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权威期刊和Optics & Photonics News、IEEE Spectrum、SciTechDaily、Physics World等国际知名科技杂志正面引用评价。项目完成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青年科学奖、王大珩光学中青年科技人员奖,当选IEEE/OPTICA/SPIE Fellow,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该项目相关研究成果有望在数据中心光互连和高性能超算中应用,对于推动大容量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项目名称:表面等离激元超材料调控及其器件研究
获奖类别和等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王涛、肖书源、严若秦
表面等离激元超材料是一种由亚波长结构金属单元构建的人工结构,光器件中的调控,生物传感器,探测器和太阳能吸收器等均与它有关。但表面等离激元超材料结构器件存在共振模式难以调控、调控响应时间限制问题。近十年来,研究团队聚焦该特色方向,发现中和效应这一物理机理,通过外部激励动态调节超材料共振响应,完善、提高了表面等离激元超材料的主要性能。利用超材料模式耦合理论,制备了纳米棒双曲超材料阵列结构表面等离激元生物传感器。国际权威人士给与高度评价,指出:“双曲超材料已被用于研制生化传感器,性能参数破纪录。”7篇代表作在WOS数据库被他引892次,2篇ESI热点论文、3篇ESI高被引论文。被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及艺术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等6位院士引用30多次。
评选结果链接:http://cncos.org.cn/Content/view/id/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