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长颈鹿的长脖子究竟因何种原因演化出来,这是进化生物学的旗帜性论题。近期,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骥参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邓涛团队的一项研究,登上了《科学》Science杂志主刊,并得到重点展示。研究论文题为“Sexual selection promotes giraffoid head-neck evolution and ecological adaptation”(性选择促进长颈鹿类头颈部演化和生态适应),研究了一种奇异的早期长颈鹿——獬豸盘角鹿(Discokeryx xiezhi),极大促进了对长颈鹿的长脖子演化的认识,并对求偶斗争和取食压力两种因素进行了深度的结合。
张骥长期研究工程材料本构关系与结构分析,近年致力于开辟“化石力学”,发掘工程结构仿生。他是本文国际团队中唯一的古生物学圈外合作者,与第一作者共同完成力学分析。研究团队利用有限元方法,在古生物研究中首次采用高速的动力学模拟,证实獬豸盘角鹿的头骨和颈椎的复杂结构特别适应于高速的头对头撞击,对头骨和脑部的保护远优于麝牛等适应头部撞击的现生动物,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适应头部撞击的脊椎动物,獬豸盘角鹿成为生物演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此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