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聂文闻 陈有为 刘坤维)3月21日,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宣布,一枚核桃大小、重约90克的“人工心脏”植入至58岁的终末期心衰患者体内,如同给几近衰竭的心脏加装了“马达”,帮他重获新生。
该枚“人工心脏”由我国自主研发,钛合金材质,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质量最轻、技术领先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可替代心脏部分功能,让严重心衰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至此,该院共完成12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近乎“宕机”,湖北六旬男子严重心衰
年近六旬的储先生(化名)家住湖北枝江,在当地养猪厂从事夜间搬运工作,平时身体不错的他很少生病。去年12月起,储先生经常胸闷头晕,还时常呼吸不畅,无法卧睡,甚至彻夜难眠。跑了很多医院,都被告知心脏病太严重,没法手术。
“根本没想到会是心脏病,严重到无法治疗,相当于下了死亡审判书。”储先生的儿子很着急。经多方打听,2月14日,一家人来到协和心脏大血管外科(现为协和心血管病医院)就诊。
经检查,储先生被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心功能IV级,心脏EF值只有28%,尝试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储先生的心脏逐渐衰竭,近乎“宕机”,生命岌岌可危。
核桃大小,全球最小人工心成功植入
如果等待心脏移植,匹配到合适的心脏可能要很久,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担心,以储先生目前心脏的状态很难撑到那个时候。经协和心血管病医院专家团队会诊后,决定为他同时开展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与二尖瓣成形术,为生命争取更多机会。
本次植入的超小型磁悬浮人工心脏又叫Corheart 6左心室辅助系统,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是颗地道的“中国心”。其泵体直径34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90克,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轻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
董念国教授介绍,与心脏移植不同,人工心脏起辅助作用,与原有病变的心脏一起承担着原来的“发动机”功能,,这相当于在心脏上加装个“马达”,带着它一起泵血,保证全身血液循环,这样衰竭的心脏也能“喘口气”,得以休息。
协和心血管病医院主要由董念国教授、心血管内科程翔教授及超声医学科谢明星教授三位“大咖”组成,他们精准设定了手术方案,共同为患者保驾护航。
3月14日上午10时许,董念国教授、周诚教授带领手术团队开始为患者实施手术。体外循环开启,主刀医生率先将功能受损的二尖瓣进行重新塑型,经超声验证无返流后,人工心脏植入继续进行。心外科专家们在患者的左心室精准勾勒出植入的位置,依次完成心尖定位、顶环固定、经皮缆线的放置与固定、心尖打孔与泵体置入、心脏复跳、吻合人工血管与主动脉、停止体外循环、连线开机等主要环节,每项手术流程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两个小时后,随着流量等参数调整到位,人工心脏开始“跳动”,这颗“中国心”开始辅助心脏有力“跳动”——人工心脏辅助原心脏把血“引”出来,重新建立一个循环系统。经超声科专家评估,这枚“人工心脏”运行不错,手术很成功,所有人长松了一口气。术后22小时,储先生拔除气管插管,并能进流食,现在还能下床活动。
据悉,储先生成为该院第12位植入人工心的“钢铁侠”,这一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华中第一。
创新引领,建心血管病治疗新高地
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1000万人,但因供体严重不足,每年只有600余例患者可完成心脏移植手术。而国内现有的心脏机械辅助方式,一个是ECMO,另外就是“人工心”,业内称其为心室辅助装置(VAD)。
心室辅助装置分为植入式体内人工心脏与体外人工心脏(Extra-VAD),二者均通过人工心脏泵起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室做功,维持血液循环。体内人工心脏用于终末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长期替代心脏功能。体外人工心脏主要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过渡治疗,起到中短期替代心脏功能的作用,使患者渡过危险期,并在短时间内能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协和医院完成的儿童心脏移植数量连续10年占全国总量40%,目前已经完成超过100例儿童心脏移植,领跑全国。对于无法进行心脏移植或难以等到合适供心的心脏病终末期患者,协和医院为他们装上人工心脏,让疲惫的心装上强动力“马达”。
协和医院夏家红副院长介绍,协和医院成立心血管病医院,将针对中国人的各种复杂疑难性心血管疾病,探索新的终极诊疗方案,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提供治疗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