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欢)11月26日,第三期青年教师成长交流会如期在梧桐语问学中心明德报告厅举行,本次交流会邀请了陈学东教授、袁小明教授、徐顺清教授担任报告嘉宾。活动吸引了200余位“四青”人才及青年教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械学院陈学东以“科研的心得”为题,与青年教师们分享了他入职华中大18年的工作感受和申报国家奖的经历。他认为,青年教师做科研首先要“站稳脚跟”,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圈地”,结合自己的研究进展“拓疆”,立足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立标”;其次要相信“天道酬勤”,做好顶层设计,论文专利是敲门砖和铺路石,申请国家奖则是上台阶;最后还要“持之以恒”,坚持原创和创新,坚持做完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做透一件事;做到“谋独利共”,科研的路也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973”首席、电气学院袁小明以“原始创新,我们的历史责任”为题,鼓励青年教师要勇担历史使命,在未来科技发展中发挥引领性作用,以新观点、新领域、新视角做开创性的工作。在引领变革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和创新素养,以淡泊名利的心态做国家所需的大事和长远的事。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以“高校教师生涯中的几种关系”为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生动阐述了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可能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他说,青年教师要把科学研究的个人兴趣和国家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热爱到坚持这种关系的转变中获得职业的幸福感。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借助大的科学平台,建立良好的国际国内同行关系,并重视学生的培养环节。保持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做有计划的“拼搏”者而非“拼命”者。
记者 刘涵木 摄
在面对面交流环节,年轻教师代表围绕国家奖的申报、科研成果的预期、如何面向国家需求、如何协调工作与家庭的时间等话题纷纷提问。陈学东、袁小明、徐顺清分别予以解答。他们建议青年教师要结合自己的长处去做科研,取长补短;在平时科研工作中注意积累,形成体系,十年磨一剑;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好工作生活的时间节奏。
报告会由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