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教学成果奖】集成电路学院:价值引领、能力驱动,自主培养集成电路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2023.10.08

来源:集成电路学院 编辑:郭雨辰 浏览次数:

■ 通讯员 刘伊琳


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中,由我校集成电路学院邹雪城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价值引领、能力驱动,自主培养集成电路创新人才”(成果完成人:邹雪城、柯昌剑、雷鑑铭、杨晓非、唐江、李玲、江建军、姜胜林、缪向水、邹志革、姜波、项林川、张林、游龙、刘冬生)荣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科)二等奖。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自主培养集成电路创新人才,解决芯片领域“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赋予“双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集成电路学院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发挥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的优势,剖析集成电路创新链、产业链及价值链打造中涉及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痛点与难题,提出并践行“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理科思维与工科实践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全体本科生,逐步形成了价值引领、能力驱动的集成电路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



成果聚焦集成电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合力不强、集成电路专业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足、集成电路专业教学与产业资源和科研成果融合不够三大现实困境,通过创新使命塑造、创新思维激发和创新环境重构,打造“中国芯”课程思政品牌,创建将“理科思维”根植于集成电路工科教育体系,构建“一生一芯”实践体系,推进使命内驱力、理科思维和育人生态三者相融共生,提升“双一流”大学集成电路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水平。



在课程思政新路径上,创建了“中国芯”主题实践为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创建了主题实践-专业课程-系列讲座多层次贯通式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模式,形成了通过创新使命塑造激发学生内驱力和创新思维的鲜明育人特色;培育了一批铸魂育人的师德楷模和教学名师。



在专业教育新体系上,构建了“学科专业知识+理科思维能力+创新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课程群,厘清了关系链。面向全体本科生,将物理建模-数值仿真-项目实践的全过程与复杂系统的拓扑结构、电路设计、物理实现有机融合,打通芯片理论设计和工程实践的直通桥梁。结合自主式、探究式、项目式研究型学习,内化为学生的理科思维,提升持续学习和创新力。



在协同育人新生态上,打造了支撑“一生一芯”工程实践为特点的共建共管共享多方协同育人生态,教学、科研、产业三管齐下,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强化师资、教材和平台的资源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机制,教师课外延伸、校企融通互动。将无限接近真实的工业场景、高水平企业技术、前沿科研成果等转化为育人资源,让每个学生经历芯片诞生的全过程。



成果构筑了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坚定了“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专业使命,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形成了“中国芯”课程思政育人品牌,《中国芯》入选中宣部2021年重点主题出版物,获批国家出版基金专项资助。先后获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5大国家级基地与平台。打造了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新高地,近年来本科生在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发表一作SCI论文52篇,获得包括“互联网+”等三大赛在内的省部级及以学科竞赛奖励366项。学科国际评估中,评估小组认为“学生在项目研究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内驱力和创新激情,获得了丰富的专业技能;学院培养了大量学术、政府和工业界的杰出校友”。




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成果推动了中国光谷集成电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支撑国家存储器产业战略布局和国家基地落地武汉,促进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发展战略的确立。未来,学院将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势,支撑和引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高速发展。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