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亭为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机器人化智能制造”团队的核心成员,曾任机械学院副院长,现任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主任、国家企业信息化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副主任、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同时兼任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分教指委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一直从事复杂机电装备数字化设计领域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思政引领 教研相长 做科教融汇的领航者
“科研是源,教学是流”。在“党旗领航、素质教育、科技自强”红色精神引领下,王书亭秉持为党和人民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初心,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把人才培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研教学并重,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持续推进教学改革,致力于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贡献。
在科研工作中,王书亭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层次科研项目30余项,针对数字化设计方法和机器人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展“复杂机电产品集成设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EI收录100余篇),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在设计分析优化一体化技术体系、智能移动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国产自主可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教学改革上,王书亭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湖北省教改项目等10余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贯通”,在真实工业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工程观和质量观,推动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华科大方案。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等教材3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等刊物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6篇。
潜心教育 传道授业 做学生培养的指引者
在教学工作中,王书亭爱岗敬业,坚持立德树人,严谨治学,潜心教学。主讲了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机械设计》和省部级一流课程《工程训练》等5门课程,每年理论课堂上课146学时以上,取得了良好成效。《机械设计》课程成为2023年新修订版《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教程》的典型案例。近五年先后在国际工程教育大会、全国机械院长年会、教育部机械专业教指委年会、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指委年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年会等会议上受邀作大会报告近20次,内容涉及面向新工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
从教近30年来,王书亭始终坚持学生学习成效导向,突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组织引导与指导作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理论与实践统一、虚实结合的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热情,做好内容及教学设计,突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保持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深受学生欢迎,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近5年先后获得最满意课堂、首届课堂教学卓越奖、研究生“知心导师”、校教学质量一等奖、校三育人奖、宝钢优秀教师奖、18luck新利电竞
教学名师等荣誉。
求新求变 扎根实践 做教育管理的躬耕者
王书亭担任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期间,积极探索以新理念、新模式、新培养体系、新课程内容、新教与学的方法重塑,创新机械专业的内涵,推动学院专业建设、培养体系完善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机械学院近5年本科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获得2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3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全国虚拟教研室1个。
王书亭以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为己任。他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吸引多位具有留学背景的年轻教师进入教育领域。其中不少青年教师已成为保障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智能制造实践教育全面提升的核心力量。
组织推进实验、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推动面向新工科的转变。作为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主任和国家级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王书亭坚持建设学校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平台,搭建了“科教融合、产教贯通”工程创新实践平台,保证“大学四年不断线”的工程感性认识、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实践教学实施;积极推动采用虚实结合的科技馆模式,建立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机械设计类实验室。从育人理念、培养目标、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主持探索“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实践驱动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