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1975年生,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部神经系统疾病医疗共享平台主任、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委、湖北省卒中学会会长等;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SPT-07A新药Ⅱ、Ⅲ期临床研究项目等,累计经费超过50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九)、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杂志JAMA Neurology、EMBO Molecular Medicine、Autophagy、JNNP、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Cardiovascular Research、FASEB J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Q1区70余篇,被引8000余次。在全球学者库2012-2021年全国神经内科领域学者论文影响力排名第5,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立德树人,坚守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胡波始终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各类形式的活动践行全过程育人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党员组织生活会、学生理论和实践教学、实验室研讨会、各类公益活动和讲座,胡波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组织开展学习裘法祖、童萼塘教授等老一辈医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崇高风范系列活动;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胡波积极投身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我国的制度优势,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入脑入心,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胡波还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她带领学生连续数年进行社区及世界卒中日等多项义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医学技能、训练临床思维,体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感,进一步坚定其恪守医德、心系患者、医者仁心的信念。
胡波多次担任临床医学本科生启蒙导师,和同学们深入交流,以自身经历指导和帮助早临床阶段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成长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医者。
率先垂范,探索疫情期间教育新模式
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胡波不仅充分践行临床医生治病救人的天职以及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党性,积极地参与及协调一线医疗工作,同时兼顾教学工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作为《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胡波积极探索疫情期间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保质保量地在线完成了《神经病学》的所有授课任务。
在抗疫工作中,胡波在全球首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并撰写了系列疫情防控相关指南。胡波结合自身抗疫的实例,把这一重大发现引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诠释着一个师者医者的初心使命,使学生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综合素质。
以学科为中心,实现全程育人
作为教研室主任,胡波积极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教育部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制定《神经病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为提高《神经病学》课程授课质量,胡波对所有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严格培训和细心指导,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指导教研室教师获得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1项、省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项,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
胡波狠抓教材建设,被聘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整合规划教材《神经与精神疾病》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留学生与双语教学用)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指导》编委等。
对于本科生教育,胡波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大力支持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已指导本科生在Aging anddisease、Materials Today Bio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数篇,从医、教、研等多维度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
对于研究生教育,胡波秉持“专业与品德并重”的理念,实行以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全面指导,同时注重学术诚信的教育,培养研究生求实、创新、严谨、自律的科学精神。多年来,胡波坚持抽出时间,同研究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分析,并监督整个研究过程。她鼓励学生探索学科交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失败观,培养学生对失误进行复盘总结的能力。其科室的研究生曾玮琪获得“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季军、大赛一等奖(共1505支队伍参赛)。胡波还邀请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杨雄里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长期指导科研工作。到目前为止,胡波独立/共同培养了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人(其中留学生3人,均已在国外获正式工作),博士研究生20人;指导研究生1人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指导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10次,2人获甲等“硚口创新奖学金”,1人硕士毕业后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博”留学基金支持,1人博士毕业后在德国获得“洪堡学者”荣誉,1人毕业留校后获得“中国卒中青年人才腾飞计划”奖励,1人毕业留校后获得“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创新奖”,1人毕业留校后获得“协和医院新职工优秀拔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