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1981年4月生,18luck新利电竞
材料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张云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Adv. Polym. Technol.、Polym. Compos.和《中国机械工程》等期刊客座编辑,Front. Mech. Eng-Prc.客座编委等。他主要从事材料成形模拟、工艺、装备及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及广东省重点研发等课题多项,作为骨干承担973、863等重大项目。他发表SCI论文102 篇,授权发明专利64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
张云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一直以李德群院士作为立德树人的模范,严格律己,以德为先、传道授业、言传身教。11年来深耕教书育人第一线,目前主讲3门本科生课程、1门研究生课程,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编教材2部,年均教学工作量位于学院前列,课程评分排名居学院前列,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的本科生产(专业)实习被评为校优秀实习队,3次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均被评为“优秀”,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指导的研究生中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全国性学术奖励。
师德传承,培养“家国情怀”的专业人才
张云师从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李德群院士,博士毕业后加入团队,是该团队的骨干成员。在李德群院士和和周华民教授的言传身教下,张云努力培养自己的学识素养与高尚师德,老中青三代赤诚报国,三十余年持之以恒,扎根本领域的人才培养。李德群院士指出:要成为一名称职的大学教师,如果只会做科研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首要责任是“教书育人”,通过编写教材、课堂讲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招收研究生、指导撰写学位论文等教学工作,为国家培育英才。张云在李德群院士和周华民教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顺应学科发展方向,满足国家的迫切需求,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加以切实执行,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被社会认可的教育工作者。
张云从意识、语言和行为等各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把握知识的准确性与细节、知识应用的宽度与广度,也关注知识发现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他言传身教地引导学生与指导学生协同,在学生培养初期强调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快速积累基础知识与经验,在培养后期强调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校以来,张云一直身体力行,指导学生德才并举,指导的学生毕业后到高校、企业等工作时深得单位器重。
教学相长,坚持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
张云在教学中一直心系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承担《工程控制基础》、《电子封装过程模拟》和《C++程序基础与应用》等多门本科生课程,以及《现代模具技术》研究生课程,近5年年均教学工作量位于全学院前列。
他坚持教学改革与创新,强调“质量反馈”与“因材施教”,积极主持教改项目,参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学院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将工程教育的理念贯彻到各环节,主张教学从老师“教得好”向学生“学得好”转变。他与行业知名企业均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最新行业发展讲述专业知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讲授的本科课程教学评分排名位于学院前列,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多次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和18luck新利电竞
优秀学士论文,指导的本科生产(专业)实习被评为校优秀实习队,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亦师亦友,言传身教的拼搏精神感染学生
张云一直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李德群院士说:“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是‘亦师亦友’。‘亦友’也许比‘亦师’重要,也更难以做到”。在李德群院士的熏陶下,他治学严谨,严于律己,通过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和拼搏精神感染学生。他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培养研究生科学精神、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卓有成效。他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悉心指导学生申请项目、发表论文、撰写专利、申报奖励和陈述报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他指导的研究生中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留学基金,作为优秀导师指导研究生获第八届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青年优秀论文奖、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中分赛区团队二等奖、ATL首届学术创新挑战赛一等奖等,培养的研究生兼备学术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
张云坚守教学一线,潜心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并举的专业人才,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青年一代师德传承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