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十年】图书馆:为有书香逐梦来 同行共进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2.10.17

来源:图书馆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通讯员 王敏 张绚丽


随着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加快,图书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图书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建为引领,聚力内涵式发展,人才强馆、服务兴馆,以实际行动逐梦书香、践行理想,交出了一份砥砺前行、不懈奋进的答卷。


新时代的图书馆人接续优良传统,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主动识变、积极求变,前进的步伐坚定、坚实。主馆2.45万平方米的新扩建馆2014年投入使用,逸夫馆2015年、东区馆2022年完成安全改造,极大地改善了服务条件,为图书馆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空间。我们着力细化、深化各项业务和服务,着力巩固、强化基本、基础工作,着力加强学术、业务研究,着力改进、优化综合管理,适时改革创新,谋划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传统服务推陈出新、新兴业务稳中向好,图书情报工作全面进步,为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学校教学科研起到了良好支撑作用。


学科导向资源服务“强支撑”



文献资源体系是学校学科建设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积极跟踪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布局,落实以优势学科和重点、新兴学科为导向的资源建设策略,持续优化纸电资源结构比例,重点建设数字资源,适度发展纸本资源。在切实保障师生对各类型文献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资源发展与学科发展同步,也推进了文献服务与文化建设的融合统一。


十年间,全馆文献资源累积总量从562万册(件)增加到1197万册(件)。其中,纸本及缩微等其他类型资源从391.2万册(件)增加到594.7万册(件),数字资源从164.5册(件)增加到588.6万册(件),纸本学位论文从6.3万册增加到13.7万册。可用数据库580个。馆藏量稳步增长的同时,持续调整、完善科学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


截至2021年底,图书馆数字资源数量已位居全国高校第六。文献结构更加合理,全面覆盖学校各学科。数字资源中,超过85%的数据库服务直接支撑学校教学、科研;对照JCR(期刊引证报告)指标,目前对我校14个A级学科的平均保障率为90.10%、33个B+以上学科平均保障率为89.95%。针对党史学习教育、基础学科、强基计划,2021、2022年新增思想政治教育专题、Nature顶刊、数学基础学科、音乐文化类、素质教育拓展类高水平中外文数据库25个,为打造一流学科高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持续不断地提供有力支撑。


立足党史学习教育和文化推广需求,增加红色文献馆藏,从资源保障层面打好文献服务与文化建设协同推进的工作基础。以党史为核心,以“四史”为框架,推进完善党建类经典文献资源;引进、利用党建数据库、网络资源,如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学习强国”、党史学习教育官方网站等数字及线上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红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021年,图书馆还建成了数字资源统一访问平台,师生在校外通过统一身份认证账号及密码即可登录,操作简便,一键可达,现已覆盖数据库访问入口136个(覆盖率96%),可方便师生快速使用数字资源。


创新驱动学科服务“勇担当”



我们紧紧抓住学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机遇,主动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把文献资源的潜力转化为开展学科服务的现实能力,以服务推进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十年间,包括科技情报分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在内的学科服务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快速发展。


图书馆是最早开展以ESI为代表的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国内高校馆之一。基于文献计量的科技情报分析,在海量文献资源的支撑下,密切跟踪学校教学、科研及学科发展的需求变化,面向学校职能部门、各院系关注重点和需求,不断深化学科影响力及发展态势研究,拓展新的分析研究方向,发挥着“千里眼”“顺风耳”的重要作用。陆续推出了ESI学科院系贡献度分析、大学创新力分析、科技期刊分析、高水平论文分析、“十三五”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等系列研究报告;相关数据和指标被科发院、文科处应用于《18luck新利电竞 院(系)发展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制定,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多个院系决策咨询,以及各类专业认证、评估、评价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近期,正在进一步分析研究代表作评价制度、集成电路等多个特色学科发展态势等。


通过拓展信息服务、深入科学研究、开发数据平台、加强教学培训等,图书馆构建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格局,成效显著。2019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首批颁发“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2020年,牵头组建了湖北省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联盟,出任湖北省图书馆学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馆,同年国际图联(IFLA)年会上,我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因优异表现成为中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推广的典型案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坚持地区引领、协同发展中做大做优,先后承接国家局、省局多个研究项目,牵头制定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方案。以湖北省为基点,专利实务工作经验向全国高校复制推广。主动服务学校科研管理,图书馆成为校知识产权管理与成果转化领导小组成员,为全国高校首例。


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性、互补性作用,面向师生教学、科研全过程,着眼立德树人,推进有图书馆特点的信息素养课程思政,打造多元化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覆盖面不断拓宽,服务方式更加丰富。针对在线课程特点,重视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思政元素嵌入融入课程,设计全新大纲和知识点。新生入学教育成为学校迎新平台、国际学生新生导入课固定项目;本科生《信息检索》除开设正常选修课外,还嵌入启明学院等院系的教学课程;研究生公选课《情报检索》课选课人数年年爆满,该课程还获批学校研究生院首批在线课程建设项目;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坊“基于教学与科研的学术文献检索案例及实践”项目面向全校教师开展培训。


贴近师生信息化建设“稳推进”



我们积极响应学校高水平信息化建设要求,着眼开放性与安全性,以创新的信息技术为驱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促进业务水平提升,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提升对文献建设、读者服务等业务的支持,提高门户网站建设的读者友好性,加强基础数据、信息技术在情报分析工作中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动资源能力、服务能力全方位升级和转型。以读者为中心,在各模块管理系统、各场景智能应用、多源数据管理、门户与微服务等方面,推进智能转型,坚持开放性发展,在更好服务读者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着眼数据驱动服务效率提升,正在试运行的图书馆基础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馆内图书流通、读者进馆、设备使用等业务子系统的数据交换,保证读者数据在基础数据库、一卡通、数字离校等学校系统中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数据统计、业务调整、报告编制、分馆改造、业务评估等各工作提供基础保障。该系统已为多个学院提供学科评估数据支撑,为多个职能部门提供读者活动数据支持。


探索信息化建设支撑业务发展新模式,正在建设的多个信息化项目,将创新技术融入文献建设、读者服务、科技查新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重要业务,在文献资源质量管理方面可覆盖数字资源全生命周期,在读者信用及资源利用方面统一管理各类读者行为数据,在科研成果特藏及知识服务方面可满足科研成果分析需求。


纳入学校“一张表工程”平台的学术成果库,在解决各院系教师考核学术成果填报难题的同时,也可为院系提供科研成果元数据服务,为院系和学校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决策提供服务支撑。2019-2021年,学术成果库为学校基础数据库提供我校论文76814篇、22个院系专利5092项、15个院系专著教材220本。系统收录学术成果数据准确全面。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管理个人学术成果,也方便各院系随时了解学术成果状况,能在较短时间内提取学科评估、平台申报等所需要的数据。目前,学术成果库已进入全校推广阶段。


以信息安全为核心,提升运行及支撑能力,强化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保障。重要机房、服务设备设施巡检制度落实到人,基础设施维保有序开展,全馆网络、设备、系统、镜像资源,公共查询系统核心服务、图书馆主页等运行正常。


精微融美读者服务“有温度”



作为大学重要的学习场所和精神栖息地,图书馆是学生尤其是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重心。近年来,我们从“以书为中心”的文献存储和开架阅览为主导,向“以人为中心”的学习服务和文化体验转型,着力推进馆舍空间的品相提升和功能拓展,积极探索空间和文献、技术和服务、团队和文化多要素的多样化结合方式,适应不同个体、群体需求,细化、深化、优化、强化读者服务。


2014年10月,2.45万㎡的主馆新扩建馆投入使用,馆舍总面积由4.47万㎡增加到6.45万㎡,阅览座位由3300+增加到6000+,各类阅览室增加到30+。新馆启用后,图书集成管理、门户与微服务、校园无线网全覆盖、校园一卡通门禁、自助借还书、座位预约管理等智能化服务接连推出,学术交流空间、新媒体平台和系统、多媒体空间纷纷开放,进一步提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和服务的多样化、便利化程度。新型物业化管理井然有序,消防安防设施升级,卫生健康工作常抓不懈,为图书馆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时时关心,处处留意,于细节处彰显服务读者的力度和温度。针对部分有需求的教师、博士后开设了教师专座,方便阅读和研究,受到高度称赞。各馆区间实行通借通还,方便不同校区尤其是同济、网安校区读者使用图书馆纸质资源。全面规范、完善各馆区中英文双语标识,提升国际师生在馆体验,增进国际化氛围。广泛设立“文化微体验推广点”,“书海荐宝”便利书架方便读者随手取借,“好书共享”区与读者共建,读享创憩一体,“笔墨书写”区沁润书香,凸显图书馆特有文化氛围,成为师生治心治学的良佳去处。打造绿色图书馆,促进生态环境与资源融合,在阅览室、公共空间布置了大量的绿植、花草、温馨小物,与森林校园生机盎然的绿意相映成趣,营造了舒爽宜人的学习环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正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教师申报科研基金高峰,校外访问图书馆中外文电子资源需求量极大,图书馆人化危为机,迅速拓建网上空间,开辟新的线上服务阵地。与职能部门协同,迅速开通学术资源聚合平台,同步落实信息系统安全、学科化知识服务、图书延期归还等相应保障措施,为全校师生开展网上教学、项目申报、学科建设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保障。为保证2020届毕业生顺利离校,推出了不见面借还图书、免除和清退逾期罚款、数字离校等多项新举措。7月初,在湖北省高校图书馆中率先恢复开放;8月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又率先恢复全面开放。


几天前的10月11日,完成安全改造的东区馆以全新面貌恢复开放,我们针对东区馆新的空间格局,综合推进服务模式重组优化,强化了学习服务和文化体验功能。


图书馆在服务学校师生的同时,也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向青少年学生、社区居民和公众开放。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社会读者每年入馆逾千人次。


书香校园阅读推广“陪伴”



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馆藏文献优势,主动与校内、业内、校地加强合作与协同,大力开展体现时代要求、读者喜闻乐见的全民阅读活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图书馆打造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红色资源、文化展陈和育人实践基地,增进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为“书香华中大”、“书香中国”添砖加瓦。


我们主动融入全国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全民阅读区域同心圆,提升华中大师生、居民、社会读者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兴趣和素养。2014年,图书馆创建“一本好书,与你同行”阅读推广品牌暨校园文化品牌,逐年接续、加力推进全民阅读深入开展。活动立足校园、面向社区,回应师生、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要求、新期待,全年全时段策划开展有品质、有品位的各类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携春一枝归”、“行而沐春光”使读者近距离感受中华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好书分享“千里不同地,共读一本书”、“童心同心同读”推动青少年阅读、家庭亲子阅读;公益扶贫支教“为你读书,为爱发声”展现华中大学子践行知识、服务社会的担当;毕业阅读卡赠送毕业生过万,默默见证华中大学子的书香为伴。与云南临沧临翔蚂蚁堆学区共同发起“七彩育苗计划”,激发大山里的孩童建设美丽中国的理想与信心。


我们还主动拓展信息职能、育人职能,积极融入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之“三全育人”体系,助力青年大学生全面成长。发挥文献资源丰富、在校师生规模庞大,学生馆员、大学生义工服务广泛等优势,主办、承办、协办各类校园文化、学术、学生活动。与上海图书馆合作每年推出高质量文史资料图文展,揭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呈现中国共产党壮阔发展史;庆祝新中国70华诞主旋律电影展播传递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时代担当;抗美援朝中的华中大贡献、庆祝建校70周年师生书画展、“杨叔子院士喻园七十年”图片展、统一战线工作巡礼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摄影展、长江学者风采展宣示华中大建设累累硕果;学生毕业成果展、绘画作品展呈现大学生素养;社会实践成果展示华中大学子服务社会的时代风貌;留学生国别文化展拓宽国际视野……精彩纷呈的活动,书写着文化自信与文化坚守,充分显示了图书馆服务学生、院系和学校的独特价值。


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图书馆人以主动、开放的态度和服务,构建起云端“书香校园”,推出共同家园守护、书香抗疫、方舱捐书、社课学习坊、知识产权科普、四史知识竞赛、抗美援朝讲座等活动,助力读者感知文化力量,为2.5万多读者打造了共度艰难时刻的精神家园。


党建引领,把准思想“定盘星”


致广大而尽精微。图书馆业务形态多,服务类型多层次多,管理、服务和保障形态多,馆区分散、人员密集,疫情防控、消防、综治任务重。从改革发展决策到落实执行、从服务保障和业务运行到队伍建设、从思想认识到服务能力,千头万绪。面对诸多老大难问题和随着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馆党委强化责任担当,突出政治引领,注重统筹谋划,加强组织领导,以学习教育引领干部职工坚定“四个自信”,以新的工作理念和实践推进组织体系和能力建设,以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建设跟进、引领工作实践,把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在决策层面,馆领导班子加强学习,落实校党委部署要求,谋划图书馆发展方向性的大事、布置推动重点工作、守住纪律规则底线;在执行层面,以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可行性、操作性方面,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共同面对问题和困难,群策群力,努力把事情做实做细。在服务方式改进和模式变革,业务创新和组织结构优化中突出并提升质量效益和整体实力。图书馆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党建、业务、学术、管理工作体系更加完善,文献资源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以扎实的业绩和成就,鲜活生动地践行着图书馆人的初心和使命。


867E


10DC9


回首2012年至2022年,图书馆获得的一系列重要荣誉,既是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同轴共转、同行共进的见证,更是图书馆人拼博奋进的见证:

2020年,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2020年,获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颁发“突出贡献奖”;

2021年,获湖北省图书馆学会首次设立颁发的“全省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先进单位”特等奖;

2015年、2021年,两获“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

2020年,武汉市武昌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颁发“献给‘城市守护者’抗疫证书;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图书馆党委喜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有书香逐梦来,同行共进新时代。图书馆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应变谋变,改革创新。在做好图书情报基础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系统性、全局性思考和谋划,进一步提升文献资源质量优化馆藏结构,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化管理,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建设,以优良作风、良好服务构筑强大的资源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建设“更好的华中大”作出应有贡献。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