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十年】教育财务工作:增强财力 优化服务 加快推进财务管理向财务治理转变
发布时间:2022.10.03

来源:财务处国资办 编辑:史梦诗 浏览次数:

砥砺奋进守初心,真抓实干担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校财务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主动理财、规范管理、高效服务”为思路,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和服务保障。


学校综合财力大幅提升


十年来,学校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争取多元化办学资金来源,综合财力大幅提升。学校年度总收入连年快速增长,从2012年的44.0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0.44亿元,累计达657亿元,增长150.7%,年均增长近11%。学校综合财力的大幅提升,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争取财政资源。学校积极“揭榜挂帅”,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取省市教育、科技、“双一流”建设等资金和政策支持;抢抓机遇,充分用好中央支持湖北武汉经济社会新发展一揽子政策,充分用好国产设备退税、进口设备贴息等阶段性补贴政策。持续获得国家“双一流”引导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各类专项资金支持,获得湖北省、武汉市“双一流”建设配套等专项资金支持,等等。


拓展市场资源。学校充分发挥应用学科的优势,通过共建、科技合作攻关、校企协同育人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切实落实“放管服”精神,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强化科技研发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等等。科研收入从12.31亿元增长至27.36亿元,累计达184亿元,增长122.3%。


深挖校内资源。学校积极创新模式挖潜创效,建立银行、运营商等机构对学校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启动两轮银校合作,持续获得智慧校园建设资金支持。提升产业反哺能力,顺利完成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实现产业上缴收益。通过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有偿使用收入;通过公用房有偿使用建立公平、高效的校内资源配置机制;通过优化校内收入分配政策调动校院两级的筹资积极性。


预算管理改革成效显著


十年来,学校探索推进并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着力构建统筹建特色、自主有动力、目标出效益的“院为主体”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模式,着力建立完善“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过好“紧日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做大事。历经改革,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校部可支配财力状况得到长足改善,能够更从容有力地为学校未来保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建立目标导向的预算资金配置机制。学校强化归口管理,探索完善“财随政走、钱随事走、行随规走、奖随效走”的事权与财权的匹配机制;落实事业发展规划,聚焦目标任务,依目标定任务,按任务配资源,科学规划、系统思维、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先计划,再预算”的原则,科学有效配置预算资金。


建立专项资金与自有资金统筹机制。学校使用自有资金为中央财政专项项目配套,鼓励院系使用自有资金为学校项目配套,建设总量资金口径的专项项目库,实行预算总量控制、统筹管理,发挥资金聚集效应;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适当放大预算指标额度引入项目竞争机制,提高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效率。


建立院系自主规划的预算统筹机制。学校强化院系预算主体地位,强化院系预算统筹意识和资金使用自主权,通过改革校内预算拨款方式,促使职能部门加大定额、压缩专项、一次性下达,能分配到学院的绝不截留在职能部门,体现“重心下移、权责明晰、压力传递”。鼓励院系加大预算资金统筹管理力度,统筹编制年度资金预算方案,自主有序打通整合、统筹规划,集中财力做大事。


建立资源共享和校院成本分担机制。学校鼓励全校公共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的共建、共享,强化各单位成本控制意识,科学核定成本制定有偿使用标准。进一步厘清学校公共资源占用情况,根据“谁受益谁分担”原则,建立健全学校和学院的成本分担机制,合理分担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其他公共资源占用成本等,用好科研“放管服”等政策,缓解校部资金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点面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立目标”“谁分配资金、谁考核目标”的原则,强化对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益的绩效考核,在不断完善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同时,探索实施单位整体预算绩效考核,由点及面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财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十年来,学校从技术上想办法,从管理上谋变革,不断创新财务服务方式与手段,优化服务功能与内涵,彻底摆脱“排长队、常排队”,目前已实现“不排队、不见面、不限时、不断线、不查档”,财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财务服务方式不断创新。2013年,学校重新规划并设计施行“零等待”财务工作流程,彻底开始走出“排长队、常排队”的财务服务困境。2014年以来,学校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创新服务手段,先后上线网上报销、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网上缴费、网上审批、电子票据、自助投递、银校互联、会计凭证影像化等功能,“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逐步实现了财务服务“不排队、不见面、不限时、不断线、不查档”。2015年“财务报销流程”荣获学校“首届工作流程设计与再造”竞赛“最佳工作流程”奖。2014年学校财务信息系统仅8个,截至目前,财务信息系统38个,其中学校财务管理业务系统17个,网上办公业务系统11个,业财融合业务接口8个,数据决策分析系统2个。



财务服务手段不断升级。2019年以来,学校注重业财融合,全面推进财务与业务部门“1+N”信息系统对接,实现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2021年上线智能问答机器人“华小财”和学校企业微信财务服务专栏,实现了手机端实时便捷的财务服务。2022年起,学校构建基于“规则内嵌”的智慧财务管理系统,推动学校财务从信息化到智慧化的转变。


财务服务功能不断优化。2017年学校将分点核算调整为集中核算,暑期首次推行“全天候、全业务”服务模式,实现“学校活动不间断、财务服务不中断”;2018年学校确立“财务服务年”,坚持业务学习不停歇、工作衔接不断线、报销不停摆、服务不打烊。


财务服务内涵不断延展。2020年学校财务工作实施“对口服务与首问负责”工作机制,以“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为宗旨,为全校各单位提供全方位“一对一”服务,建立财务服务全覆盖沟通渠道,仅实施第一年即提供主动服务117次,财务综合指导35次。学校将对口服务模式进行总结,撰写《高校财务服务模式创新案例》荣获中国教育会计学会2021年度“创新案例”全国一等奖。


落实“放管服”改革成绩斐然


十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以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为着力点,为科研人员潜心从事科研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确保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放”得下、“管”得住、“服”得好。2017年5月,学校作为19所改革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的高校之一荣获教育部通报表扬;2019年5月,作为落实“放管服”优秀高校代表之一,分别在财政部和教育部做典型发言。在推动科研事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2021年学校科研收入总额较2012年增长12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经费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科技成果。


“放”,让科研人员有“获得感”。2016年,以中办发〔2016〕50号文为标志拉开了“十三五”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帷幕,学校随即制定、修订12项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科研管理新制度;2017-2019年,学校陆续完善14项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2021年,以国办发〔2021〕32号文为标志的“十四五”第二轮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进程,学校再次修订13项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确保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放”得下。


“管”,让科研人员有“安全感”。2019年,学校落实以信任为前提的“包干制”,实行项目负责人承诺制,最大限度简化经费管理流程,完善科研诚信体制建设。2021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新出台《18luck新利电竞 财务信用承诺制实施办法》,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管理机制,擦亮诚信的“镜子”,变“被动监督”为“主动承诺”,让科研人员真正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加强诚信评价结果运用,视信用评分等级实行差异化管理,并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追责和惩戒,确保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管”得住。


“服”,让科研人员有“便利感”。学校一直致力于多平台、全方位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培训,通过学校企业微信平台和财务服务主页推送政策解读及报销知识,让政策“活起来”;全面优化财务服务主页,梳理审批环节,简化办理流程,让业务“顺起来”;建立学校科研经费交流工作群,开发智能问答机器人,让沟通“畅起来”;实施“对口服务和首问负责”工作机制,畅通沟通渠道,深入走访院系,主动上门服务,让服务“暖起来”,确保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服”得好。


内部控制体系渐趋完善


十年来,学校始终以底线思维积极推进内控建设,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各类业务流程、工作细则、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优化内控机构建设,力争织密织牢学校财经安全网,把好学校财经安全关,当好学校财经监督“守门员”。



健全制度织密内控安全网络。2015年,学校梳理编印《核算知识汇编》,首次实现了全校核算流程和标准的统一;2016-2019年,不断修订完善50余项制度文件、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内控制度体系,编印《科研经费管理手册》、《财务报销办事指南》;2021年再次全面梳理财务服务流程60余项,规章制度80余项,对40余项内控流程一一开展风险点梳理与分析,编印《财务管理制度汇编》、《内部控制建设手册》、《财务处核算手册》等,基本形成了健全完善、规范高效的内控制度体系,织密了学校内控安全网络。


优化机构完善财务风控体系。2015年成立稽核科,开展自查自纠并定期通报内部稽核情况,做到防微杜渐;2017年学校确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年”,出台《会计稽核管理办法》,规范内部稽核工作;2021年成立稽核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狠抓支出管理,实施核算质量考核,进一步加强稽核领导和风险防控,守牢会计监督关口;2022年推行财务信用承诺制,建立由纪委、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内部监督网络,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内部监督环境,维护风清气正的校园财经秩序。


资产管理效能全面提升


十年来,学校不断优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摸清家底,推进资源筹措与配置机制改革,提升管理效能,助力学校发展建设。十年来,学校资产规模显著增长,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从无到有健全制度。2015年1月,学校制定《18luck新利电竞 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开创性地规范了资产管理工作,成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准则。此后,学校又制定、修订了公用房、仪器设备、土地资产、构筑物资产、家具用具、货币资金等制度38项,形成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学校资产制度建设工作得到教育部多次大会点名表扬。


全面清查摸清家底。2016年学校通过资产清查,全面摸清了家底,首次将树木、档案、文物及陈列品、商标权、发明专利等资产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建立了学校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做到了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夯实了国有资产管理基础,为学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自此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常态化,并建立了资产账账、账实相符的长效机制。


信息系统互联互通。2017年,学校实现了资产从采购、验收、建账到财务报销的全流程线上管理;2018年“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流程再造”荣获学校“第三届工作流程设计与再造”竞赛“优秀工作流程”奖;学校资产年报工作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教育部大会表扬;2019年,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教育部国有资产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在教育部数据治理专项工作中获得99.99的高分,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绩效考核提升效能。2018年,学校率先开展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发挥政策导向性,在人员队伍、制度建设、共享共用、政策落实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科技部、财政部2018年、2019年、2020年度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学校连续三年获评“优秀”并实现高校系统“三连冠”。学校将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总结上升成制度,撰写的案例《以提升管理效能为导向的资产绩效考评探索》荣获中国教育会计学会2021年度“创新案例”全国一等奖。


财务治理体系逐步建立


十年来,习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为学校努力推进教育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好新时代教育财务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也始终把加快推进教育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努力建立现代教育财务治理体系。


党旗领航凝聚奋进力量。2012年3月,学校党委批准成立中共18luck新利电竞 财务处总支部委员会,党总支的成立凝聚了财务人的“根”与“魂”,为财务治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十年来,党总支始终坚持“围绕中心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贯穿到中心工作中,打造“党建+”特色品牌,荣获学校2016-2018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党员干部敢担当讲作为。十年来,党总支始终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敢担当、讲作为,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封城第10天党员干部即开始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全力做好保民生、保运行、保安全、保发展的各项财务工作。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党员干部带头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发扬啃硬骨头精神,出实招,做实功,攻坚克难,成功收回历史遗留欠款3900万元。




凝心聚力强化队伍建设。十年来,学校财会队伍质量明显提高。本科及以上学历从88.8%上升到99.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从26.2%上升到47.3%,中、高级会计技术职称占比从16.8%上升到50%。十年来,财会队伍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从会计基础规范到财务专业知识,从“业务大讲堂”到“财今漫谈”沙龙,从单一业务到全面轮岗,从探索建立财务助理制度到创建财经政策宣讲团、建立财务助理工作室,从财务助理资质管理到财会队伍绩效考核,财会队伍培育体系逐渐建立,促进财会队伍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由基础型向研究型转变。2021年突破性的荣获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重点研究课题全国一等奖1项,创新案例全国一等奖2项,面上研究课题全国二等奖1项。十年来,财会队伍归属感、凝聚力不断提升。2012-2021年,财会队伍在学校各类文体活动、比赛中揽获奖项21项。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打造财务质量工程,做好新时代教育财务工作,努力建立现代教育财务治理体系,推进教育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