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历史,汇聚汗水,在求索和追寻中熔铸;50年征程,凝聚心血,在责任和担当中砥砺;50年孕育,传承精神,在奋斗和奉献中淬炼。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一路走来,在追求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相传,努力在控制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贡献华中大力量。
多年来,学院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坚持高标准、高定位、高水准谋划学院发展,现拥有“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测控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计算智能与智能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科研平台。学院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孕育了浓厚的“AUTO”文化精神,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开放交流等等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铸就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立足国情需要,夯实发展基石
早在1956年,原华中工学院设立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富有远见的领导集体预见了控制学科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失时机地抽调无线电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电力工程系的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动力工程系的热工仪表专业骨干教师,于1973年组建成自动控制系,设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热工仪表等四个专业,由陈珽教授出任系主任,钱衡弼同志出任党总支书记,当年秋季即招收首批学员160余人,成为国内高校中较早从事自动控制工程教学和研究的单位之一。
1978年,在举国上下改革开放、科技兴国的背景下,教育部批复在华中工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教学机构--“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直属学校领导。图像所成立之初就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交叉和人才优势,针对国家某重大科技工程在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八十年代又与八机总局(后改为航天部)签订了联合共建协议,承担了一系列我国航天装备关键技术攻关任务,成为全国最早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单位之一,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技术优势,为后续获批“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1998年,自动控制系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并首批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从此,一代代“控制学人”聚集在这个新兴的学科领域,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探究控制规律,解决应用难题;一届届青年学子慕名来到他们向往的学术殿堂,求学问道,放飞理想,学习基础理论,训练实践技能。他们践行“学校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办学思想,以人才培养为宗旨,用学科建设带动各项工作的发展,靠求真务实创造一项项工作业绩,用拼搏进取谱写一篇篇历史华章,在前进路上留下一串串深深足迹。在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和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共同建设下,2007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七。
伴随着华中大的成长与发展,2013年,为适应学科统一布局的需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学校整合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组建18luck新利电竞
自动化学院,开设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物流管理3个本科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5个工学硕士点、博士点,系统分析与集成1个理学硕士点、博士点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自动化专业获评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抢抓战略机遇,推动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面对新形势、针对新要求、聚焦新使命,为充分整合学校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力量、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快速发展,2019年,学校决定以自动化学院为基础,成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2020年,学院获批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至此我校成为全国前三所拥有“人工智能”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之一。
——抢抓机遇,努力做人工智能研究的引领者。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踔厉奋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和国际前沿发展需求,努力打造产学研高效协同知识创新体系。聚焦多谱自动目标识别的信息处理领域,依托“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我国各类重大、重点的成像精确制导武器和遥感卫星装备中;“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形成计算机视觉、系统工程与控制理论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发表了一系列ESI高水平论文;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国家对外科技合作创新最高级别平台——中国测控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倡议精神,是科技部2021年公布的第三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一家依托高校牵头建设的联合实验室。
随着科研平台不断完善,学院在图像分析与理解、多维信息测量与感知、生物信息处理与认知计算、复杂系统分析、优化与决策、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系统等方面硕果累累。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500余篇,完成各类科研项目900余项,到账经费达8.5亿元;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160余项,其中千万级项目12项;先后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专利660余项。
——打造特色,努力做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者。学院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打造学科发展核心竞争力,为我校ESI排名做出突出贡献。
学院现有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两个本科专业,2022年新增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设有人工智能本硕博贯通班、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自动化卓越计划实验班。结合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前沿和重大应用需求,注重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科学人才。
学院以培养“有理想追求、有健全人格、有责任担当”的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领军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学校-教师-学工-社会-学生”五位一体的全员育人体系,形成了“全员育人、自主管理、学风优良”的学生工作特色,已培养出如叶荫宇,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冯·诺依曼奖获得者;吴伟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徐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田玉龙,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杰,国家杰青、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铁军,长江特聘、国家杰青,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胡厚崑,华为轮值董事长;漆远,原蚂蚁金服副总裁;惠晓君,网易执行副总裁;寇伟,原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吕有名,曼伦集团董事长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校友,在各行业领域为祖国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学科教学成果显著。2019年,“控制科学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获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2020年,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获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0年,学院获“18luck新利电竞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2021年底,学院申报的教学成果《“双育统一、铸魂强能”的自动化专业栋梁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学校推荐申报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资格。学院积极完善人工智能培养体系,与出版社合作,组织专家开展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写,推出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近年来高考招生录取分数攀高,已进入学校“领跑”专业分数段。
——勇担使命,努力做人工智能产业的服务者。为促进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学院依托“111引智计划”计算智能与智能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聘请世界名师作为讲座教授。近3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6次,连续3年主持召开品牌学术会议“中国光谷·人工智能大会暨企业家高峰论坛”,特邀报告50余场,邀请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每年数名海外知名大学教授来学院工作一个月及以上,进入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讲授课程;学院先后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高校签署“3+2”联合培养协议,每年组织选拔近百名优秀本科生前往牛津、剑桥、斯坦福等海外一流名校交流访问,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学院引入剑桥大学线上课程,开拓学生视野,学院国际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实效,学院建立了我国唯一从事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研究、开发及服务工作的国家级动员中心——“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研究中心”。该中心成果在5个省级及18个地市经济动员管理部门的动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动员科技水平提升,累计节约成本9074万元,培训动员管理骨干2000余人,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2018年至今,学院先后与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第七〇一所、海尔集团、凌云科技集团、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百度、华为公司、搜狗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或技术研发中心。
赓续初心使命,开创崭新格局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党旗领航卓有成效。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实施“党旗领航·五项行动”,以班子建设为关键,提升领导能力;以支部建设为重点,提升基层组织力;以思政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工作实效;以制度建设为统领,提升治理效能;以推动党建业务有机融合为目标,破解“两张皮”,为学院“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近年来,学院党委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有20多个师生党支部和数十名师生党员获评校先进党支部、“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优秀党员,“先锋党员”、涌现出一批“青年五四奖章”个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标兵”与团队、“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等先进典型。
以本为本扎实推进。坚持课内课外融合、理论实践融合、人格完善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培养理念,立足于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特色,努力塑造一流创新型人才。传承“学在自动化”的精神风貌,建设“AIA学堂”和“风采班级计划”等学院思政工作品牌工程,优良学风班获评比例连续多年达90%以上,稳居全校理工科前三。62%的毕业生在国内外一流高校攻读研究生,学院与华为、百度等数十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体系。
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生培养已初步构建包含多元化优质生源选拔、规范化培养过程监督和高标准学位论文审核等全过程的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创新性学术成果不断涌现。近三年,学院发表的945篇SCI论文中,研究生一作论文752篇。此外,研究生斩获CVPR、ICCV、ECCV等计算机视觉领域会议组织的多个赛道竞赛的冠亚军,多篇论文被选为大会口头报告发表。
实践创新屡获佳绩。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近五年,共组建280支社会实践队伍,总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组织参与的3支社会实践队荣获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32支社会实践队获评校优秀社会实践团队,107人获校优个人等其他单项奖。学院也连续多年获评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学院以“搭建平台、积极引导、鼓励创新、竞赛争优”的思路,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促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科创成果不断涌现,科创品牌日趋完善。依托学院控制创新基地,每年近百人次本科生在全国恩智浦杯智能车比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西门子挑战赛等各类国际级、国家级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多项竞赛蝉联冠军,获奖数量居全校第一。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半百回望心潮澎湃。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50年发展的道路上,奋斗的脚印清晰可见。承载着希望与重托,担负着初心与使命,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学院将始终坚持“四个面向”,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需求为指引、以培养一流人才和奉献前沿研究成果为己任、以建设控制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一流学科为目标,戮力同心、奋楫笃行,为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创新添薪续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