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6年起步举办继续教育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及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坚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路径,努力融入、服务、贡献国家区域和学校发展战略,实现了多轮转型发展。
成人教育:积极服务区域急缺人才培养需求
1956年7月,华中工学院筹备成立夜校部,主要面向在汉大型国企,首批招收机械、电力类3个专业180名学生,学校继续教育起步。1984年,设立人才培训中心,主管全校各类成人教育。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两院合署办公。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原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也相继设立继续教育科、成人教育学院(部),为地方医疗卫生、建筑行业培养专门人才。
从1956年至1999年,原三校的继续教育部门(以下统称“学院”)以高等成人教育(函授、夜大、业余)和自学考试为主要办学形式,依托优势学科和行业优势,积极响应地方和行业需求,为区域培养急缺人才。
1958年,学院首办函授教育,覆盖中南5省,并逐步向其他地区辐射。到20世纪90年代,学校函授教育发展到了湖南、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安徽、山东、四川等10多省(自治区)。
90年代初,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定向”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河南省南阳市人事局、湖北省襄阳市人事局等先后签订校地人才委培协议。学校按国家招生计划录取,按照全日制教学计划,为当地培养全日制普通专科和成人脱产(全日制在校学习)专科学生。为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成立专科部,统筹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学院制定、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如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教学改革基金实施办法、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工作条例等。学院同时争取各专业院系和企业的支持,根据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计划,聘请各相关院系资深教师承担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担任主讲教师的任务,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参与授课和生产实习环节指导,使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相结合,着力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兼备的人才。一批批学子毕业后迅速成长为单位、区域、行业的业务或管理骨干,一大批校友走上领导岗位。他们至今活跃在广西、河南、湖北乃至全国各地各行业,为当地、也为母校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网络教育:全面融入区域行业创新发展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我国的逐步普及与发展,学校再次勇立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潮头,参与倡导发起“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2000年7月,学校成立网络教育学院,开始试点现代远程教育。2005年7月,学校决定: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同济医学院成教部合并组建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新学院归口管理并主办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举办非学历教育培训等;2006年,学校明确学院为非学历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至2018年,学院以网络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先后在20多个省(区、市)设立了学习中心,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现代远程教育布局,全面融入到区域、行业发展进程;积极为贫困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在湖北,学院积极投入学校对口支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的工作。2013年1月,学院在来凤县设立“18luck新利电竞
远程教育来凤教学站”,为来凤干部职工、企业员工、乡村工作人员、各界群众提供在职学历教育。截至2022年1月,共有876名在职人员通过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顺利毕业。这些毕业生,多为基层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其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毕业生走上了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助推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学院全力投入援疆工作。2011年在新疆大学、2013年在石河子大学建立了网络教育学习中心,为新疆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学院注重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在云南,为医院系统开办护理、药学类专业,累计培养医药护理人才4019人。
在珠三角,学院积极参与“圆梦计划”。“圆梦计划”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等于2010年发起实施。项目立足广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核心任务,以新生代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诉求,重点资助广东新生代产业工人参加以网络教育形式为主的高等学历教育,首开全国先河。学院2011年至2018年一直参与其中,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了2970名产业人才。
在主办网络教育近20年里,学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专业院系的力量,先后开设了46个专科专业、54个本科专业(其中高起本18个,专升本36个),建设了1928门专业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课10门,形成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网络、通讯、纸质、光盘等多媒体统一使用的现代继续教育体系,广泛适应了各类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
这一时期,学院非学历教育获得进一步发展。2003年11月和2011年11月,依托学院建设的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分别获批。学院以职教国培计划项目等为代表的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工作逐步推进。
非学历教育:努力贡献国家和学校发展战略
2017年,党的十九大要求“办好继续教育”;2018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聚力内涵发展,建设新时代卓越华中大,迈向世界一流”的要求。
2018年10月,校党委常委会决定全面停止学历继续教育招生;2019年2月至7月,学院全面停止了各类学历继续教育招生。2019年5月,校党委常委会决定设立“18luck新利电竞
教育培训学院”,与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行。2022年3月,校党委常委会决定学校继续教育实施管办分离:成立基础与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承担管理全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职能;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学院),为学校继续教育办学的主体。
新时代、新要求、新变局中,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校党委的决策决定,自2019年起,全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全力推动转型发展,贡献国家、区域和学校发展战略。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及时修订、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学院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校党委要求的“服务大局、办出特色、安全规范”办学理念;坚持“服务、融入、贡献、研究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思路;坚持非学历教育“三进三化”(进政府、进行业、进企业,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路径;坚持构建具有“一流服务力、一流影响力”的现代化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一流教育培训学院,力争早日实现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学院在学历教育停招后的矛盾凸显期、全面从严治党“体检”叠加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胶着期,不等不靠不怨不要,全体员工以滚石上山的毅力,咬紧“去存量、做增量、防变量、高质量”工作重点与目标,抢抓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学历教育想方设法稳妥、安全、快速“去存量”,为学院轻身、转身发展赢取时间和人力等成本;非学历教育持续推进质与量“连续倍增、跨越发展”计划,坚持走“三进三化”发展之路,依托学校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公共卫生、管理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领域,打造具有鲜明学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教育培训;平安学院建设不断提升全员“焦点不转移、矛盾不上交”大局意识,坚持常态化风险研判、预警、警示教育、制度建设和应急处突,严格规范管理和耐心热心接访,全力把问题化解在学院,严防在办学的各领域发生有损学院和学校利益与声誉的“变量”;有所为有所不为,瞄准重点,分阶段下大力气突围突破、奋战强攻,努力以点带面,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学历教育停止招生三年多来,在校党政的决策领导与持续关心下,职能部门、兄弟院系及学院老同志们的理解支持下,经过全体员工努力,学院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非学历教育“三进三化”成果显现。一是非学历教育核心业务短期培训项目收入增势显著。2019年,学院完成短期培训项目收入2343.4万元(年度内按协议完成了的项目收入,含已完成但经费暂未到账的收入,不含经费已到账但项目未完成的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与2018年完成的1193.22万元相比,增长96.39%。2021年,纵使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也完成2126.4万元,接近历史峰值。
二是高质量发展势头鼓舞人心。近三年,国家级培训计划和央企委托项目收入占比均在60%以上,超历史峰值。新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机构和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湖北省唯一“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首批培训机构”等4个全国性、河南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等3个省级继续教育基地,依托这些基地,2019年、2020年、2021年,成功申报培训班次分别达28、11、21个。创新发展路径,积极寻求与大型国企,特别是央企开展稳固的非学历教育合作,建立3个大型国企培训基地;2021年,承办大型央企系统委托的培训班20个,其中中车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烟草、中国铁建委托的班次都在4个以上。
三是培训特色和品牌初步显现。以职业院校和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央企管理干部和专技人才培训为代表的项目,在主管部门和行业中已享有盛誉。进一步做大做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国培项目,承办的项目逐步从湖北辐射到其他多个省份,在业内形成了“强工医、强师资、强实践”培训品牌。2019年以来,先后为湖北、甘肃、江苏、河南等省举办6个学科专业27个培训班,参训职教师955人次;2007年以来,该项目累计培训2100余人次。
——服务贡献国家、区域和学校发展战略展现新作为。一是积极投身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为学校精准扶贫、定点帮扶地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开展干部培训。主动策划学院工信部中小企业领军人才校友会代表及有关专家赴临翔区考察交流帮扶,校友会与当地签订百万元农产品帮扶采购意向协议,2021年度已完成40万元的采购。将工信部领军人才班的面授课开到枝江、嘉鱼等县城,促进领军企业家与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企业家的交流互动。
二是努力融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中心重心工作,探索“培训+”服务与贡献。学院积极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重大活动(事件)等服务。仅2021年,为南方电网、东风汽车、中国铁建、齐鲁制药等学员企业牵线了8个场次的校招活动;联系学员企业、协助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派学生前往开展实践教学1次;为校企科研合作联系科研人员交流互访、推荐专家18场(人)次,已促成百万级的校企科研合作。近三年,倡导争取校友、学员和社会力量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直接捐赠,支援学校抗疫、70周年校庆和日常建设,学校已获工信部领军人才校友等方面的抗疫与办学资金捐赠46.9万元。
——学历教育攻坚“去存量”成效显著。2019年12月底,学院有各类在籍学生70507人,其中,网络教育学生64221人、成人教育学生3830人,湖北省自考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注册数据库(2013年起)非全日制自考助学考生2456人。至2022年5月30日,余在籍学生16006人,其中,网络教育学生13600人、成人教育学生156人,非全日制自考助学考生2250人。在校学习的学生于2021年1月清零。学院新一轮轻身、转身高质量发展迈上了宽阔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