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校庆·院史回眸】人文学院:知行合一 以文化人
发布时间:2022.06.22

来源:人文学院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四十年来,18luck新利电竞 人文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而今已是枝繁叶茂,在学术界、教育界有着卓著影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筚路蓝缕的创设,发挥了引领性的作用。该学科的前身,是著名语言学家严学宭先生于1980年创建的中国语言研究所。人文学院的建制,始于学校1987年设立的文科办公室,经历了人文学部(1990-1994)、文学院(1994-1998)等发展阶段。1985年组建中文系,始终是人文学院的中流砥柱,并于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40多年来,人文学院始终坚持走“入主流、重交叉、创特色”的办学思路,依托18luck新利电竞 卓越平台,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强基计划”古文字学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三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著名”的邂逅与中文学科的创立及其发展


18luck新利电竞 中国语言研究所是全国理工科大学创办的第一个文科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创办,标志着我国理工科高校的文科觉醒,掀开了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帷幕,即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从单科性人才培养向复合型、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严学宭先生


中国语言研究所的成立,是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和著名语言学家严学宭先生“邂逅”的硕果。严学宭先生时任湖北语言学会会长,朱九思先生任原华中工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委文教部副部长。因中国语言学会的筹备会确定在武汉召开,严学宭先生作为筹备组工作负责人之一,常向朱九思先生请示汇报,而朱九思先生也对严学宭先生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两人故此熟识。作为教育家的朱九思先生,早在1977年就意识到我校专业设置过窄的弊端,他认为,随着形势的发展,应该走培养通才的道路,专业过窄的大学应该向文理工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大学转型。严学宭先生对朱九思院长的办学理念非常感兴趣。在两位先生的共同努力下,18luck新利电竞 于1980年秋天正式成立中国语言研究所。



华中理工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首届本科毕业生合照


1985年,学校以中国语言研究所师资为主,整合1982年成立的大学语文教研室,组建成中国语言文学系。中文系成立之初,只设立了高等学校管理秘书专科专业,1987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被批准开始正式招生。2000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成功申报,这是我校人文学科的第一个博士点,是零的突破,为学校文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获批“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是首批24所试点院校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点之一,也是首批24所高校中唯一一所以理工为优势学科的学校。


守本与拓新:学科方向与发展特色


人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学科坚持走“强基础,重交叉,创特色”、和“小而精”的发展之路。其中语言学科兼具传统学术研究规范和前沿学术视野,在保持古文字学、汉语史等传统学术优势前提下,着力拓展基于传统小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语言学研究,积极开展“数据挖掘技术和语言研究”、人工智能(AI)语言学跨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文学学科持续聚焦于文学“经典化”研究,同时推进文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研究强调作家和批评家的共构,已出版“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研究丛书”12卷。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丛刊》等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十篇。基于近现代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语境的中外文学批评,基于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文学与科学及中国古代文史会通研究,也取得了诸多成果。


奋厉与腾渊:科研成果与创新平台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及青年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3项。在《文学评论》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各种著作39部。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项、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学院主办刊物《语言研究》(CSSCI核心来源期刊)在学界影响广泛。学院设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国语言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国学研究院、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新媒体语言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中心。



国际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在人文学院揭牌


2021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了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62家单位入选,18luck新利电竞 名列其中。我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依托人文学院进行建设,目前已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云南镇雄)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班、校园用语“啄木鸟”行动、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活动。


强基与交融:人才培养取得新成绩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坚持“立德树人”宗旨,致力于培养厚基础(扎实掌握人文社科系统知识和理论)、宽口径(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及一定理、工、医学科知识视野),能满足新时代社会建设所需复合型中文人才。学院采取“一生一方案”“一生一导师”的培养模式,以多维课程为基础,打造通识课、核心课、应用课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培养新时代综合型文科人才。除承担本院人才培养任务外,人文学院还发挥学科优势,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中国语文》课,同时每年为全校各院系大学生开设了数十门高质量的公共选修课,这些课程为助力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牵手与弘扬:国际交流合作新台阶



牛津大学研学团


学院每年开展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近年来组织学生前往突尼斯、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开展“一带一路”主题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名校交流。学院先后选派优秀教师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大学的孔子学院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并与泰国拉卡邦先皇理工大学达成“2+2”合作办学意向。学院现有来自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国际学生,开设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培养了一大批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学生,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