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力” 开放合作】机械学院:继往开来逐梦一流,自强不息与时共进
发布时间:2022.06.06

来源:机械学院、国际交流处 编辑:汪伟颋 浏览次数:

机械学院以学校“开放活校”战略为指引,“四力提升”为目标,有力助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建设之路。2017年,机械工程学科首次完成国际评估,整体实力达到国际一流机械工程学科水平,完成预定目标,并于同年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A+;2021年,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机械工程学科7项指标均获第一档评价;学院有力支撑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排名稳步上升,带动学校整体学科发展;在US NEWS 2021国际学科排名进入前十、持续上升。

 

国际化人才培养争拔尖,国际交流能力全提升


“这是一段非凡的旅程、难忘的回忆,我学到了许多新思维、新方法,深刻了解到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景,也体验到了剑桥思维模式”,“从畏于表达自己的‘单打独斗’者转变为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统筹安排、团队合作的团体成员,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式,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确立了清晰的目标”……身在华中大就能学到剑桥大学课程,机械学院—剑桥大学暑期智能制造课程让不少同学获益良多。

 

机械学院—剑桥大学暑期智能制造课程(线上)开学典礼

 

2021年8月9日,学院与剑桥大学剑桥科文中心展开合作,邀请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剑桥大学工程系副教授Fumiya Lida为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开展为期两周的智能制造课程。课程期间,Fumiya分享了他多年的研究经验,结合该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将枯燥理论通过实际案例进行生动演示。课程让同学们在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智能制造目前发展水平、未来发展大趋势,对自身不足之处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从而对未来深造、就业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8月20日,同学们在最终展示报告环节上纷纷交出优秀答卷,导师Fumiya也高度评价同学们的作品并深情寄语:“如此困难的线上交流环境下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希望大家在如此广阔的领域中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和未来工作的规划,更加深入、细致地去学习!”

 

机械学院—剑桥大学暑期智能制造课程学生分组结业展示

 

后疫情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不可间断,国际交流如何开辟新路径?为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术科研能力的需求,学院积极探索、整合顶尖国际合作资源,开设线上国际化课程,与英国剑桥大学剑桥科文中心合作开展的“智能制造暑期课程”正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此外,学院还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联合举办“为特殊教育需求儿童设计实体用户界面”工作坊等。

 

学院积极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的实践由来已久,为培养具有开阔国际视野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学院有效利用校内外多种渠道,开设高质量有影响的特色课程项目,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形成制造领域国际一流人才培养高地,支撑了机械工程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水平。

 

学院最早的学生交流项目,可追溯至2005—2015年与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联合举办的HUST-WPI MQP项目。项目要求中美学生组成联合项目小组,结合各项目要求深入到企业中,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2012年,学院开设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主讲的“机电创新决策与设计方法”本科生国际化课程,采用全英文讲授,倡导“集体解决疑难,亲力亲为,边做边学”理念,采用“项目驱动、动手制作、基于竞赛的考核、实训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决策、动手、设计和团体合作能力。课程内容和讲授方法受到学院师生高度肯定,课程持续至今。2020年疫情之下,航班中断,该课程外教无法来校上课,学院胡友民教授主动沟通协调,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最后通过外教预录制讲课视频、胡友民以QQ群直播课堂播放的方式,完成了线上授课。为弥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缺乏,胡友民和课程教学团队凌玲又设计了QQ群答疑、微助教讨论、小测验、学生线上组队、群视频线上汇报等方式,确保教学目标完成。

 

机电创新决策与设计方法课堂实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前疫情时期,学院每年投入经费专门资助学生参加海外学期交流、寒暑假交流项目和国际竞赛等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0年1月,学院组织18级本科生赴日本开展专业社会实践,同学们走访诸如松下、丰田、朝日啤酒、三菱电机等日本龙头制造企业、聆听主题讲座、深入生产一线体验实践应用,切身体验了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新型概念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回国后,有学生发出感慨:“这次考察给我带来的震撼前所未有。我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制造业发展的可能性。我们是‘华中机械,装备中国’的未来,更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希望。只要我们不停下来,道路就会延伸;只要我们不停下来,就一定能抵达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那天!”每年寒暑期,学院都会组织类似活动,派出10—15名学生参加国外企业调研,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参加寒假双创课程、暑期实践培训班等。

 

2018级本科生日本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合影

 

在IROS 2020云机器人桌面挑战赛(IROS 2020:Open Cloud Robot Table Organization Challenge)中,由机械学院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丁汉院士、赵欢教授指导的iRobotCNC团队一举夺得全球冠军。说到夺冠“秘诀”,赵欢教授表示:“最重要的是我们团队有批非常优秀、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其次,我们团队有非常好的相互交流、探讨、创新交叉的学术氛围;最后,我们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思考、拔尖创新。”

 

赵欢教授和iRobotCNC团队

 

海外高端人才“请进来”,国际化师资助一流

 

2016年,学院获批国家智能制造创新111引智基地,加大“请进来”力度,先后邀请近五百位外国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聘请加拿大科学院和工程院双院院士Deen Mohamed Jamal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双院院士黄永刚教授等9名国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顾问教授。学院始终瞄准世界学术前沿,汇聚智能制造领域国际一流人才组建创新研究团队,促进了国际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打造与国际一流学科相称的国际交流平台。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Deen Mohamed Jamal教授名誉教授受聘仪式

 

学院重视海外引智工作,聘请高层次专家全时入职,组建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团队。2018年,学院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全职引进了首席研究员、IEEE Fellow沈卫明教授,归国后沈卫明荣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回国之后,沈卫明充分利用自身在国际学术圈的影响力,在协同设计与制造方向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牵头申报中德政府间智能制造(工业4.0)科技合作项目;多次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组织和举办了IEEE CASE 2019、2019年智能制造国际会议等高水平、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创办《协同智能制造(IET CIM)》国际期刊并担任主编;推动了华中大以理事成员身份加入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联盟,为学院国际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沈卫明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

 

沈卫明教授

 

学院还全职引进印度籍Akhil Garg博士为副教授、法国籍Lersteau Charly博士为博士后,他们和众多海外引进青年教师一同成为学科发展的新生力量。

 

高端引智助力学院软实力不断提升,在国际智能制造领域积极打造“华中大品牌”,支撑我校工程学进入世界前列:创办中国工程院院刊《机械工程前沿(FME)》、施普林格《智能机器人与应用(IJIRA)》、《协同智能制造(IET CIM)》3个国际期刊,影响力逐年提升;打造品牌国际会议,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暑期研修班(已连续举办11届),发起和主办智能机器人与应用国际会议(已连续举办14届),举办柔性电子国际研讨会(连续举办7届)和智能制造国际会议(连续举办4届)等重量级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智能机器人与应用国际会议ICIRA 2017合影

 

科研校企合作启新篇,国际合作拓深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博世公司、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西门子研究院……这些享誉世界的著名高校和行业龙头企业,都在学院开展全方位国际科研合作的名单之列。学院建立“国家基地—国际联盟—联合实验室”的国际合作方式,积极构建高质量的对外合作网络,依托国家智能制造创新111引智基地和省国合基地等平台,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合作诞生了诸如“18luck新利电竞 —西门子数字孪生研究中心”“18luck新利电竞 —倍福联合实验室”等丰硕成果。学院与世界著名企业的合作,拓展师生创新思维、扩大了学院引智渠道、推动了机械学科发展、极大提升了科技实力。

 

18luck新利电竞 —西门子数字孪生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七十载逐梦一流,自强不息继往开来。值此70周年校庆、院庆之际,机械学院将不忘初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共和国制造业同行,与新时代华中大国际化建设之路共进,扎根中国、面向世界、谋划未来,为培养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加速建设世界一流机械工程学科而不懈奋斗。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