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4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话会在校举行。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副主席安向荣,我校副校长许晓东参加研讨会。
开幕式上,许晓东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18luck新利电竞
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概况。他高度肯定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一级博士学位点建设中的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许晓东指出,为深入研究、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校创新“百年中国”思政选修课、广泛开展各类“四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为做好铸魂育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引。他希望与会嘉宾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广泛讨论,深入交流,博采众长,共同研究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积极建言献策。
安向荣代表湖北省社科联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在此关键节点,我们深入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丰富发展的规律和创新成果,总结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于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定前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安向荣表示,这次交流对话将充分展示学术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必将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化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政事业部副主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主编蒋旭东致辞时简要阐述了此次研讨会和对话会的重要意义,认为在专家学者们广泛、深入交流与研讨中,此次研讨会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并推动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研究走向深化。
学术交流环节,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辛向阳,我校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康教授作主旨报告。
韩庆祥作题为“被忽视的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方法论”的主旨报告,论述了理解需求和供给关系分析方法论的三重逻辑。基于文本逻辑,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个体的肉体物质需要与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关系来谈需求和供给关系分析方法。基于历史逻辑,从人是历史主体的历史观出发,强调需求与供给关系分析方法对于分析人类复杂活动具有本原意义。基于现实逻辑,立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哲学方法论,结合新发展理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来谈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最根本方法是需求与供给关系分析方法。
辛向阳作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关注的重大问题”的主旨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关注五大问题,回答五个问题。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与中华文明结合;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如何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性;三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四是如何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实现国家领导层的依法有序更替;五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是什么阶段,应该如何看待。
欧阳康作题为“世界社会主义视域中的中共百年伟业”的主旨报告,从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进行全面梳理。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首创意义,不仅对中国发展,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以及共产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贡献。
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历程与经验”进行了主题发言。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从人的存在方式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目的问题。他表示,世界历史的目的是每个个体存在的最高的价值理念,能够赋予人类个体以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玉华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表现、党在百年辉煌历程中重视改革的意义以及党在百年辉煌历程中探索、实践改革的具体体现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与改革的重大命题。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对党的百年学风建设历程分四个阶段进行了总结回顾。他认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历史,梳理总结党的百年学风建设历程,具有重大理论实践意义。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从金融资本帝国的卡夫丁峡谷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的三阶跨越探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世界历史意义。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探索利用、扬弃和超越金融资本帝国的内在道路,探索一条跨越金融资本帝国的内在道路。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梳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历史经验。他强调,加强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发展先进的政治文化以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将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百年探索与基本经验总结为五个方面:学习立身,建设学习型政党;目标导向,建设使命型政党;人民至上,建设服务型政党;深化改革,建设创新型政党;从严治党,建设革命型政党。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董树彬剖析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话语的百年嬗变与内在逻辑。他认为,基于时代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演进中形成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话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党之初的战争与革命话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和平与发展话语以及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命运共同体话语。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论述了革命的人性。他表示,革命本身蕴含着人性,革命后制度蕴含的人性含量,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进步发展的刻度,人性受历史规律和社会基础影响,人性是由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教授探讨了百年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中国道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只是一百年的历程,同时对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回顾经典文本中对政治经济学的论述,再回到中国的实际,中国道路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般规律。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世强梳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百年探索和基本经验,从“以革命求解放(1921-1949),以斗争求平等(1949-1978),以合作求发展(1978-2012),以变革求公正(新时代以来)”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百年探索进行深刻反思。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韦洪发表示,将党史融入思政课是为了增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要将党的百年历史中的价值指向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的史实史料融入思政课教学。同时在方法层面要做到有机融入,保持原有教学逻辑的完整性,以党史素材优化思政课,将理论宣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要将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符合政党社会中执政党的一般规律和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两个角度,阐释了深刻理解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的重要性,指出现代社会是政党执政的社会,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党都必然有代表本阶级利益的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市场经济是“自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驾驭”的市场经济。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从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出发,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党的政治建设就已经存在,回顾党的政治建设的历程,政治建设弱化会带来一系列后果。回到现实,党内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并存,认为党的政治建设会把中国带向何方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皇凤阐述了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进展,从习近平关于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依据、创新意蕴、实践进展和基本结论四个方面进行阐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长期和有效执政的典范,勇于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开拓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国民探讨了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学理基础与实践路径。他从在“理论与实践”思维范式的继承与创新中明晰党的政治建设的学理基础,党的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的逻辑关系以及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从党的自身建设的角度来看,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意志和党的主张的集中体现;从党的群众路线的角度来看,党的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
四川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张洪松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四个时期党内法规政治属性和法属性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展开论述了党内法规的政治性,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法规嵌入到公文处理程序之中,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法属性走向规范,但政治属性仍占主导地位,十八大以来仍然没有改变政治属性的优先性。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熊友华论述了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指出人民至上是政治立场的一贯体现,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需要关切利益,需要民生依托,需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杜志章教授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进行分析,提出构成核心理论的四要素分别是特性、内核、根本和主线,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
期刊杂志代表张永平先生进行报告和发言,围绕建党100周年刊物怎样策划选题进行分享,为中青年学者围绕建党100周年论文写作指明方向。
刘勇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中青年学者在华中大马院齐聚一堂,共同进行思想上的交锋,本次大会观点丰富,讨论空间广泛,获益良多。我们来到英雄的城市、英雄的学校,与英雄的师生一同在思想上形成交互,播下思想的种子,将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会议由中共18luck新利电竞
委员会、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杂志社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近20所院校,以及《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学习与实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学术界》《理论与改革》等杂志期刊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图片由记者刘涵木、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