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3月1日是新学期第一天,清晨细雨如丝,但什么都阻挡不了华中大学子求学的脚步。犇、犇、犇!我们,准备好了。
本学期计划开设课程总数1977门,课堂总数4697个。开学第一天开课412门、819门次,共577位教师、21640位学子来到课堂。
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上机教学是集中安排还是分散进行?校党委书记邵新宇在西十二教学楼检查指导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深入多个课堂听课,与任课老师亲切交流,实地查看教师休息室,并对教学区卫生消杀、教学设施维护等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要继续全面做好科学有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全校师生安全安心地进入新一年的学习生活。
在东九教学楼D103、D401教室与学子共同聆听新学期第一课,校长李元元为授课教师的精彩授课点赞。他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真实有料接地气,还要有感情有温度、能引发学子的共鸣。无论多么先进前沿的课题,都少不了基础知识作支撑。李元元嘱咐大家一定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新学期抓紧时间,刻苦钻研,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今天你在哪里上课?
这里是东九,沿着浪漫的玉兰大道上学,是Huster独享的体验。带着这一缕馨香来到课堂,让你的梦想在这份独特的美丽中起航。
这里是西十二,沉思的老子守护着学子的梦想。沉淀好心境,在学业上孜孜不倦,终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这里是同济校区,怀揣着济世救人梦想的你,踏进课堂的那一刻,是医学之路的开始。
不一样的教室 一样认真的课堂
国家在呼唤,吾辈正当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给同学们带来了意义非凡的“开学第一课”。“医学学子应当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在思想上要向党看齐,在行动上努力做顶天可立地、敢于冲锋陷阵的医学人才。”
说德语的课堂不一定是外国语学院的课堂。2001年建院伊始,法学院就在全国率先开设以大学第一外语为德语的本科法学德语特色班,实施“小班教学制”。法学院持续近20年的德语特色班培养了200余学子,早已成为学院靓丽的课堂名片。
学生说,他是有人文气息的“理科”老师,将课堂知识与地理历史紧密结合,明明讲的是绪论,却能贯通古今、中外对比。公管学院蒋天文副教授的渊博知识圈粉多多。
从鸟巢到台北101大楼、从金字塔到泰姬陵、从蜘蛛网的张力到人体肌肉的压缩力……这不是天马行空,这里是结构力学课堂。聂肃非副教授通过图片和视频,将抽象的力学概念一一呈现。
喜欢走到学生中间、课堂里总有笑声,化学与化工学院吴钰周教授赢得了不少学生粉丝。新学期她想尝试课堂弹幕的运用,孜孜不倦地改变,只为学生更好的体验。
多次召开线上线下课程研讨会,部分课程组在开学前进行集体备课。为应对防疫需要,做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套方案网安学院各课程开学第一课教学效果良好。
导师在欧洲、学生在华中大,分隔两地、时差困扰,统统能搞定。西五楼310教室如期开课,中欧能源学院欧方导师George Caralis以网课方式开始了新学期第一课。
认真听课的学子们
教师们谆谆教诲,学子们潜心向学。学子们脸上专注的神情是不是特别美好。
潜心科研 勇攀高峰
开学第一天却不是工作第一天,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图像分析实验室,副院长钟胜教授和团队从大年初三就开始忙碌。科研到了最后的攻关阶段,就算不休假也要抓紧干。使命光荣、任务重大,这就是华中大科研人。
在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中试车间,智能加工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周林带领团队对大型水轮机机器人在位修复加工系统进行设备运行与调试,不懈奋斗,将多项技术难题一一攻克。
科研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罗永康教授自有想法。动手能力不能少、科研平台很重要、创造一切条件只为助力学子向前“犇”。
师生均第一时间返校,航空航天学院吴杰副教授带领团队忙碌不停。新建成的18luck新利电竞
马赫6高超声速风洞是国内首座采用毫秒级快开阀控制的高超声速风洞,将运行成本降低了数十倍。
新一代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及其传感芯片科研攻关紧锣密鼓。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胡慧成、博士生王彬彬、研究生张星辰一丝不苟忙实验。
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承载着中国科学家的梦想。在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生李贵琳忙着采集数据,期待自己能在“天琴计划”中留下印记。
一起欣赏更多精彩课堂吧!
图片由记者辛国胜、朱必勇、张培山、张怡然和各单位提供;
视频由记者高翔提供;
文字由记者汪泉、粟晓丽、范千、张雯怡、罗祎、
张思晗、刘雪茹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