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为世界创新研究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0.08.05

来源: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编辑:范千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浩 程远)“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们团队不能像往年一样去武汉,去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做实验,我感到非常遗憾,希望疫情过后继续与中心保持合作。”近日,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Suchitra Sebastian教授的邮件。



Suchitra Sebastian是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的“老用户”。她所表达的遗憾之情同样也存在于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世界各地的用户心中。


2016年10月26日,Suchitra Sebastian第一次来到中心。当时她正在开展一项关于量子材料方面的研究。此前她已在美国、欧洲的强磁场实验室进行了一些实验,但是国外同类设施在PDO(非接触电阻)的测量精度上一直不太理想,经过比对,Suchitra Sebastian最终选择了中国的脉冲强磁场设施。在中心朱增伟教授、左华坤工程师等的帮助下,她最后获得的数据也远优于国外的PDO实验数据。在过去的3年多里,Suchitra Sebastian和她的团队先后共申请实验机时1115小时。



图为Suchitra Sebastian为中心师生介绍国际前沿研究。


5月,Suchitra Sebastian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借助中心脉冲强磁场设施的实验条件,她的研究团队获得了YBCO中的量子振荡和费米面的信息,进而揭示了铜基超导体中小费米口袋相关的量子振荡具有一个孤立的二维费米面口袋特征,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的《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期刊上。



图为Suchitra Sebastian团队发现铜基中具有单独二维费米表面的量子振荡迹象。


“中国的脉冲强磁场设施是国际上最好的同类设施之一,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技术支持。如果没有这些实验条件和服务,我们的研究也将很难开展。” 正如Suchitra Sebastian所言,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拥有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设施,全天24小时线上机时申请、专人负责用户服务,实验前的安全培训,实验期间住宿、饮食安排等,这都为用户开展研究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Suchitra Sebastian并非个例。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是法国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Kamran Behnia教授在这里从事凝聚态物理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2016年起,Kamran Behnia开始与中心合作,每年都有1个月左右时间在中心做实验,并与中心科研人员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等发表论文近10篇。


据统计,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的国际用户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中心已为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强磁场实验室等27个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提供设施开展实验63项,提供实验计时数3743小时。面向全球用户开放共享,既满足了国外科学家开展高水平研究活动的需求,与他们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也为中心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赞誉,提升了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为国外科学家利用中心脉冲强磁场设施开展实验。


除了拥有先进的实验设施、优质的用户服务,中心的开放共享水平也逐步跻身国际一流。2019年,中心全年共放电21574次,完成有效机时11649小时,其中对外开放8960小时,开放率77%,完成研究课题224项,发表SCI论文160篇,开放机时和研究成果均位居国际同类设施最好水平,成为了国际强磁场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之一。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