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周琼 黄亦恬
在第一批方舱医院中,江汉方舱医院基础条件有限,但床位规模最大、收治患者最多,由18luck新利电竞
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作为队长单位负责管理运行,省外20余支医疗、护理、心理团队及市内5家医院协同作战。截至3月5日,已累计入院1846人、转院465人、治愈出院1229人。来自不同区域、拥有不同身份、承担不同职责的“你”“我”“他”,汇聚于此,风雨同舟,在抗疫的战场上携手同行,迈向胜利的未来。
图为江汉方舱医院。
医护篇:“你”的举手投足,是人间的四月天
身着白衣的“你”,是方舱最忙碌的身影。面对这场非同寻常的战疫,医护人员从潇洒的白衣大侠化身为“笨重”的方舱大白,背负着厚实的装备穿梭于1564张病床之间,为每位患者提供精心的诊疗。“你”的白衣浸透了汗水,护目镜和口罩磨破了脸颊,但工作时的一举一动,都是世间最暖的风景。
“你”是妙手回春的医者。每天早晨8点,医师分小组准时开始4个大区的查房,为患者量身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江汉方舱医院首个住院总医师、年轻的“80后”方舱医护临时党支部书记杨超,曾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到偏远山区湖北鹤峰挂职锻炼,因业绩出色被评为“最美鹤峰人”;今在抗疫阻击战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回汉支援,首批进驻江汉方舱医院,一边用丰富的临床经验提供严谨的治疗方案,一边用扎实的挂职经验协助方舱的医疗管理,深得大家的信赖。在方舱,泌尿外科党支部委员肖行远、骨科党员曹发奇、神经内科党员黄金莎、胃肠外科党员许飞等一批青年医师也一直驻守,协同各支医疗队牢牢守住医疗质量的“生命线”。
图为杨超在江汉方舱医院医生总值班处。
“你”是无微不至的照护。在方舱“大家庭”中,患者最为熟悉亲切的要属护理人员,这支以女性为主的“娘子军”,用柔韧坚毅的身躯承担了接触患者最多、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护理任务,既在患者需要时及时提供周全的生活帮助,更在搬运沉重的氧气钢瓶时咬牙吃苦。护士们耐心的交流、真诚的鼓励、温情的陪伴,都被患者记录在一封封深情的感谢信里,印刻在认认真真的一笔一划当中。妇产科党总支委员、总护士长王培红,手术室第二党支部书记、护士长沈剑辉等带领护理管理团队,倾尽全力,为庞大的护理队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确保患者得到舒心、安心、细心的照护。正如一位山西来援的护士所说:“我不辛苦,我把武汉当成我的家,我是来照顾我的家人!”
图为王培红帮助患者吸氧。
“你”是治愈身心的良药。江汉方舱医院充分运用所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广播站平台,开通“协和方舱之声”,护士和药师先后进驻,给了患者一剂安稳的“定心丸”。广播站总策划、协和护理部副主任、肿瘤第六党支部书记胡德英,深耕心理护理领域多年,分时段设计了丰富的播送内容:有清晰洪亮的声音告知患者住院事项,有轻灵悦耳的声音朗读美文美篇,有沉稳有力的声音传达用药须知。同时,协和临床药师团队在全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上,针对用药过程中患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悉心交流沟通,先后为448名患者提供在线咨询。
图为胡德英指导方舱广播站工作。
图为药师线上咨询服务获患者好评。
患者篇:“我”的自信心路,是愈燃愈亮的星火
“我”曾心怀担忧而来,却依依不舍地离开。与亲友分离的烦恼、对疾病治疗的焦躁、住在陌生病区的不适感,都在配合治疗的过程中逐渐被真情驱散。“我”听到许多关切的问候,带着全国各地的乡音,每一句都像家乡话;也受到许多积极的鼓舞,恐惧的情绪不再,而胜利的信心愈加坚定。
“我”是乐观的奋斗者。江汉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中,不乏党员、志愿者及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广大病友以积极的心态团结互助,与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共抗病毒。舱内患者在病友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关注集体诉求、维护秩序稳定、协助病区管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志愿者们主动承担了部分简单的生活服务工作,帮助病友打水拿饭;多才多艺的病友们通过广播操、太极拳、健身舞等方式带动大家适度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保持乐观情绪。
图为志愿者帮助病友拿饭。
图为江汉方舱医护临时党支部、病友临时党支部鼓舞患者。
“我”是希望的传播者。方舱的留言簿、心愿墙记录着无数患者的心愿和祝福,更传递着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希望。张先生是江汉方舱医院第1000位出院患者,一段特殊的方舱经历,让他和病友们心怀感激,出院前写下了共同的心声:“是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真情高尚的品质,让我们获得了温情,看到了希望,更给我们带来了战胜病毒的决心和勇气……”一句句包含着深情的话语,一个个凝结着赞许的红手印,是患者对医者的最高褒奖,更是患者发自肺腑的深情告白。
图为江汉方舱医院第1000名出院患者顺利出舱。
管理篇:“他”的倾情奉献,是温暖磅礴的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正因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你”无畏战斗,才让焦虑恐惧的“我”迎来了春风拂面,在你我的背后有一所夯实的堡垒,那就是千千万万个“他”。即便“我”治愈出院,也可能与“他”素未谋面,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隐形的奉献者,无时无刻地为战疫补充给养,保障着方舱的高效运行。
“他”是身先士卒的总指挥。“方舱医院是以天为单位的存在,以小时为单位的工作。”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方舱医院院长孙晖如是说。凭借多年的丰富医管经验,他着眼全局,统筹部署,在刚开舱的40个小时几乎没有合眼,用最快的速度构建并理顺江汉方舱的运行管理体系。对内抓规范,搭建组织架构,建立规章制度,配置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对外抓协调,对接患者入院出院,组织各地来援的医疗队协同合作,强化后勤供应,确保患者住得安心、外援干得顺心。孙晖以执行优、质量优、服务优、沟通优的“四优”标准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形成了可推广的方舱“协和方案”。
“党员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孙晖把党员干部身份亮在最前面,以身作则,带动方舱医院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天,忙碌了一天的他,刚回医院便又急匆匆赶往病房,探望一位突发脑血管疾病的外援护士,守护直至凌晨2点急诊手术结束。“大家都是奋不顾身来支持我们的,我们一定保护好他们。”夜已深,孙晖的办公室依然灯光明亮,已连续4周没有回家的他,时不时又被江汉方舱的值班人员@了一下,回复的字节迅速响应着,从不间断,这间办公室透出的光亮,正是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之光。
图为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孙晖在方舱内指导工作。
“她”是运筹帷幄的参谋长。江汉方舱医院临时党委委员、综合协调组负责人傅新巧,临危受命,在开舱当晚就经历了一场永生难忘的“战斗”。按照原计划,2月5日首批接收150个病人,傅新巧连夜把首批患者安顿好时,已至2月6日凌晨1点,还未来得及喘口气的她,又接到上级紧急通知,要继续接收800个病人。对于刚刚建立的方舱医院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在孙晖院长的精准指挥和护理部刘义兰主任的倾力配合下,傅新巧与紧急抽调的40余名协和医院医护人员一起,完成了全部患者的转运接治工作……经过近10个小时的忙碌,傅新巧眼罩里的雾气凝成的水滴不断滴下,口罩早已湿透,声音也已沙哑。“病人总算安全收进来了”,此刻,她始终悬着的心才安稳放下。
一场战疫怎么打,参谋部是关键。在方舱,综合医疗管理组就如同是参谋部一样的存在。他们有序推进各项医疗工作的开展,从患者入舱、诊疗到出舱,从电子病历的信息化到数据上报,事无巨细,只要有问题,他们就必须第一时间顶上去。“大家不要急,我们一起想办法”。傅新巧总是这样为她的队友撑起了一片天。其实,她心里比谁都急,“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她深知团队的重要,希望在紧张工作之余,传递给组员的是鼓舞和信心而不是焦虑。她带领着大家,一起理思路、想办法,将方舱医院的医疗管理流程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打赢这场战疫奠定了坚强的基石。
图为江汉方舱医院管理团队例会。
“她”是奋不顾身的女汉子。在方舱,来自全国20支团队近700名护士,汇聚成为一股阻击新冠肺炎的强大力量。然而,不同地域、不同医院带来的工作流程、方法、习惯等差异,给这个新组成的集体摆出了第一道难题。如何协调、如何排班、如何优化护理流程、如何确保护士安全?这些都是协和护理部副主任、江汉方舱医护临时党支部委员、护理组组长喻姣花最牵挂的事。接到方舱任务时,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上阵。疫情就是命令,喻姣花带领她的护理团队迅速开启了“方舱12时辰”:确立“患者安全、医护安全、消防安全”的护理总目标,对方舱护理团队实施合理分组,建立方舱护理职责制度与工作流程,与后勤、药剂、网络中心等相关科室有效沟通……在她的带领下,“协和特色”的方舱护理体系井然有序,来自海南、内蒙、贵州、吉林、河南、新疆、山西的护士们对喻姣花和她带领的护理管理团队更是赞不绝口。每每此时,喻姣花总是淡然一笑,说道:“2003年非典来袭,我在发热病房;2008年汶川地震,我在爱心病房;如今,新冠病毒来袭,我在方舱。因为,我是一名老党员、老护士,我的岗位永远在一线!”
图为喻姣花主持国家医学救援队护理领队会议。
“她”是方舱医院的守护神。将基础硬件条件较差的武汉展览馆,跨界改造为收治传染病患者的方舱医院,这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的艰难工程,而感染管理在其中承担着极为关键的任务。从院感人员培训到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从各类通道的有序建立到医疗废物的处理……谁能想到,这一系列院感措施的有效落地,竟源于一位刚刚出院几天的老党员,协和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熊莉娟。自接管方舱医院感染组,她就一头扎进了感控部署中,“对于方舱医院而言,院感控制就像方舱的心脏,不能出丝毫差错”。说到做到,在熊莉娟的带领下,院感办专人值守方舱,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半,做好舱内舱外全面消杀,维护着乘载千余人的生命方舟平安无恙。惊蛰傍晚,站在江汉方舱医院的广场上,熊莉娟略感欣慰,从开舱至今,方舱医院的医护、保洁、物业等全体工作人员“零感染”,这个圆满的“零”是对她倾力付出的最好肯定。
图为熊莉娟在江汉方舱医院广场上与各医疗队交流沟通。
“他”是坚实可靠的大后方。方舱广场上,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集装箱就是江汉方舱医院后勤保障的大本营。从战疫打响,这里便采取了24小时值守制,只要方舱有需要,他们就能及时将物资送达。协和后勤第一党支部委员胡秋实,这位入职3年的硕士生,从开舱至今便一直坚守在这里,入货、卸货、送货,他总说,“能尽一份力就好。”江汉方舱医护临时党支部委员、后勤组组长鲁晓化,这位曾是军人的负责人,在大战当前,以军人特有果敢与担当、沉稳与从容,将大到防护服、小到一个别针的各色需求,调度得井然有序。“不打无准备的仗”,他以睿智的眼光研判着方舱每日所需,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图为鲁晓化准备物资。
每天,1500多份药品,由药品组按时送抵方舱。每一颗药物的背后,凝结着他们一次次精心审方、一袋袋细心分装、一趟趟小心配送的智慧和汗水,更包含着他们对患者的浓浓关切。
方舱广场上,“硬核书记”雷子乔带领着一支特别的放射突击队,在CT筹备安装过程中多方联络,克服重重困难,经两天两夜的紧张工作,顺利实现了患者从舱内到CT室的无缝衔接检查。截止日前,已累计CT检查2348人次。
还有,那些来自河南、广西、广州、吉林的司机大哥,主动承担起运送任务;那些不分昼夜,奔波在方舱和协和间的“橙色小分队”;那些方舱医院外无声守护的保安们;那些伛偻着腰,默默清扫的保洁师傅;那些太多叫不出姓名,却一直为方舱医院默默奉献的普通人……
在江城最难熬、也最难忘的这个冬天,离开武汉的路暂时关闭,但通往武汉的爱从未停歇。江汉方舱,不是被隔离的孤岛,而是无数个“你”、“我”、“他”共同托举的生命方舟。听,那日夜奔流不息的长江汉水,犹如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爱,汇聚成这个城市最有力的脉动,奏响了春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