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琦 姚飞 刘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持续推进,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的往届毕业生和在读生薪火相传,在抗疫的不同战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已经成为医生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师兄师姐在抗疫的一线英勇逆行,为还是医学生的师弟妹们竖立着榜样,鼓舞着他们用所学专业知识参与疫情的防控中,或做志愿服务,或做科普宣传,共同为这场疫情防控战役的胜利努力。
2006级沈如飞,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支援武汉战“疫”一线。
从没想到,在离开武汉六年后,我会以解放军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回到这里战斗。疫情开始时,一直为武汉的同学担心、加油,同时也做好了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加入到医院的支援医疗队,奔赴武汉一线,与昔日同窗的朋友们一同加入到战斗,同战友们在泰康同济医院完成准备工作接诊新冠肺炎病人。虽然深知接下来的日子会是一场艰苦的奋斗,但相信我们肯定能完成抗疫阻击战,帮助更多的家庭团圆。
2006级何思源,于华中大附属同济医院工作,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战“疫”一线。
作为在抗疫前线医护中的普通一员,我们工作的最大改变,是脱下白大衣换上防护服,和病人一起对抗所知不多的病毒。在隔离病房中,除了药物及器械治疗外,“去安慰”是我们做得最多的事,而病人信任的目光和安心的笑容也一直在支撑我们继续前行。有时候病人生命垂危,我们通过电话向家属告知病情时,家属哽咽那一句“我也在住院,辛苦你们了”让人无限心酸,每当此时,同病区战友总会互相拍背碰肘,道一声“加油”,让大家重燃斗志,再次全心投入战斗。这是一场病人和医护都很艰苦的战役,而我们同舟共济,必将跨越沧海。
2009级陈丽雯,于华中大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工作,在同济专家科普团队做审核以及短视频平台科普。
作为同济医院眼科的一名医生,自抗击疫情开始以来,除服从医院的医疗工作安排外,我还加入同济专家科普队伍,负责队伍间联络和短视频科普的制作等。通过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疫情初期将同济专家的防控建议普及给大众,累计浏览量近亿,起到了很好的消除恐慌和帮助做好防护的作用。希望这场疫情赶紧过去,春暖,花会开。
2011级张宇聪,于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工作,在同济专家科普团队为抗疫努力。
1月23日,武汉封城。作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的博士毕业生,我很想报名参加同济医院在线问诊,但是博士后由于没有执业注册,无法参加。
门办的老师得知了我的意愿之后,让我参与了在线问诊快速回复模板的编写。后来我在完成科研工作之余还帮忙精简各科教授编写的新冠肺炎相关科普内容,让这些科普更易阅读和传播,累计十余篇,阅读量破百万。其中一篇有关鉴别诊断的内容被人民日报公众号和微博转载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让很多人不必盲目地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挤兑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有助于让各个科室的患者在疫情期间不至于手足无措。
2013级在读赵昱充,武汉社区做生活保障志愿工作。
身为医学生,疫情以来就想为疫情的早日胜利贡献一点力量,因此我主动参与了社区生活保障,物资配送的志愿服务。在这场战役中,每个华科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大家汇聚在一起,一定会书写这座城市最难忘的记忆。
2014级在读刘漫,在丁香园为抗“疫“做科普言传。
在疫情出现的时候,就很想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但遗憾还只是医学生,于是想着在自己一直做的科普工作上为疫情防控做点工作。在1月18号的时候,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关于佩戴口罩的文章,获得上百万阅读,之后在丁香园写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文章,帮助大家消除对它的恐惧。众志成城下,这场疫情必将过去。
2014级在读张晓琳,为在家远程上课的学弟学妹准备学习资料。
疫情来袭,所有临床老师都在一线拼搏,连休息时间都分外珍贵,如何完成“既不停工又不停学”着实是医学院校的一项难题。为了帮助学弟学妹们开展网络自学,在与老师的沟通下,我们组织5名同学整理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电子教材、课件、网络课程及资料等,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了各科学习的要点,形成一份自学“Readme”,希望能帮助他们更轻松的学习。老师们冲锋在前,被他们保护在后的我们,也希望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千言万语只有三个字:使劲学。
2015级在读屈维诺,在民间志愿组织做医疗物资审核志愿工作。
作为一个看着学长学姐老师们在一线战斗的医学生,在家的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感谢学长学姐的牵线搭桥,我不仅加入了同济医院科普小组进行科普图片的制作,还加入了两个民间捐赠小组帮忙负责医疗物资的资质审核及医院对接。
当身边有亲戚朋友表示科普很实用时,当审核确认物资是一线医务人员可用时,当对接的医院医生发来收到物资的照片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能和大家一起战斗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2016级在读杨云开,在AMSACHINA做物资需求汇总志愿工作。
这次疫情我看到了很多师兄师姐和老师们的参与,也看到了他们面对的一些困难,因此我想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我在1月末2月初参与AMSACHINA组织,一起建立了全国医院的物资需求平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收集了全国十几个省市170家左右医院的物资需求,一些物资志愿者们成功通过表格联系到了医院,之后WHO的中文新闻办公室向志愿者征集医院信息时也看到了我们的表格,让我很欣慰。
在这场战“疫”中,华中大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的一群年轻人,用他们的风采、责任、担当,诠释着医者仁心并坚守着医学生誓言,我们坚信:春会到,花会开,病毒会离去,胜利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