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刘丁如)抗“疫”以来,华中大社会学院刘成斌教授带领的“社会建设与风险治理”团队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的讲话精神,关注和分析武汉疫情与湖北疫情的发展形势,结合专业所学履行参与防疫战争的使命,先后为湖北省防疫部门递交多条政策建议和实践操作策略。
1月23日封城之后,武汉疫情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病患回家导致大量的家庭集体感染,团队老师针对这一现象向有关领导提交了“利用公用设施集中收治所有新冠肺炎患者”的建议。2月2日,四类人员集中收治行动开始,流动人口漏报瞒报问题突出,一些非本地的流动人口由于不是本地人,在居住地社区不在社区“居民”名单上,社区在统计和上报相关发病案例人员时,往往会遗漏“外地租客”,特别是部分居住在地下室的农民工。团队针对这一问题于2月8日提交了“无条件收治流动人口”的建议。
在一线医务工作者与疫情战斗的同时,数以万计的环卫工、保洁员、交通运输员、快递员、保安等也在协同作战,他们或是承担医护及城市应急物资、生活物资的输送与供应,或是在社区、医院、大街小巷等做好垃圾清理、防疫消杀、协调引导等工作,这些防疫背后的“守护者”无疑是潜在暴露于病毒面前的高危易感人群之一。随着疫情的发展,武汉出现大量的单位后勤保洁人员、环卫工人辞职现象,部分医院后勤保障人力短缺,致使医疗垃圾清理转运不及时,给武汉疫情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与未知风险。团队老师们对此于2月12日递交了《关于疫情期间医疗单位后勤保障人员管理改革的建议》。
随着疫情规模性扩散,疫情发展带来一个不可忽视的“次生”灾害:如果父母感染去医院隔离治疗,家里的未成年子女失去监护者,他们可能面临着生活照料、情绪危机、健康风险等难题。鉴于此,团队成员于2月13日提交了《关于新冠肺炎患者家庭暂失监护的未成年子女照护问题的建议》。
随着信息披露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疑似病人被确诊,但是同时可能也带来更大范围的社会歧视风险。在团队2月2日至10日对2809个成年人的调查里,发现90%的人感知到周边人对病毒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95%的人感知到感染者与其他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阂;超过50%的人,不认为感染者的个人信息应该得到保密;超过20%的人不认为社会需要保护感染者免受歧视。
社会歧视的加重,会让一部分疑似病人心存顾虑,无法得到更好的发现,影响对当前病毒的防控;社会歧视与精神心理密切关联,社会歧视也会增加确诊病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心理风险,进而影响身体健康的恢复;更会影响高暴露群体(医护人员及家庭、服务于抗疫群体的一线人员、家庭成员中多人确诊者)的身心压力。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社会歧视,团队成员集体研讨,于2月14日递交了《关于促进高暴露人群危机干预和心理建设的建议》。
新冠肺炎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这场大考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社会学院师生共同以“智”抗疫,为打赢这场阻击战、总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