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刘雪茹)“在这里,我不仅遇到很多优秀的青年学者,还和专家学者当面交流学习,更近距离感受到了华中大严谨务实的学风,这些促使我不断进步。”化学与化工学院甘泉教授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但真正了解华中大是在2014年的东湖论坛上。
甘泉在2005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华中师范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3年分别于中科院化学所和法国欧洲化学生物学研究所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4年在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外求学多年,虽然成果所获颇丰,但是甘泉毅然选择了回到故土,除了对家乡的牵挂之外,还因为家乡这所兼具才华和颜值的大学让他没有拒绝的理由。“务实严谨的学术氛围,踏实优良的教风学风,考虑完备的后勤保障,优势强大的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对我都很有吸引力。”甘泉说:“让我心动的,还有‘1037号森林大学’的美誉,每天穿梭于绿荫和鸟鸣之中,是一种享受。”
进入华中大以后,甘泉迅速融入了这个他喜爱的环境。搭建实验平台,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着热爱的实验;给本科生讲授专业课,完成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转变;指导研究生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获得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学校、学院提供的充足物质条件,让他的工作无后顾之忧;领导和同事给予的指引和帮助,让他感觉前景更加明朗。“感谢华中大,让我的人生再次扬帆。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我愿意将‘学在华中大、严谨务实、求是奋进、创新开拓’的精神继续发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的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五年来,甘泉感觉“自己明显成长”。借助华中大的平台优势,他坚持自己的初心,专心投入科研和教学。2017年,他获得了“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此奖项为中国一流大学引进培养最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而设立,也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和鞭策。
甘泉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超分子化学。他与合作者利用动态组装理念一起构建了可拆卸式的分子马达,突破了合成传统轮烷分子机器时所需要的关环或封端反应制约;发展了一套新型的主客体分子体系,实现了人工分子间的动态编码组装行为,并先后在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ogy,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