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随着上课铃响起,新学期第一课开始了。新的目标如何才能实现?学期末,是否能遇见那个让人满意的自己?答案唯有在踏实学习中去寻找。
跟随记者的脚步,看看大家都是如何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东九教学楼
紧跟时事的授课内容
早上8点,D306教室座无虚席。“什么是国际贸易?你们思考过中美贸易的性质么?”国际贸易学课程伊始,经济学院教师刘海云就抛出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课过程中,刘海云也举出各种例子来引导学生,“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是国际贸易吗?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经营呢?”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国际贸易这一抽象名词具体化。谈及对学生的期待,刘海云说:“我希望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学好基础理论和知识,学以致用,去思考、观察、分析、理解实际问题,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本里的“大宝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奖、杰青、Science、Nature……一系列高大上的项目、奖项、期刊的相关介绍在D116“半导体物理”课上轮番刷新着光电信息学院2017级本科生对这门课的认识。
任课教师姜胜林说,这些名词听上去“高大上”,但不要被它们吓到了,“请大家翻开课本,对照目录,看看这些项目、论文里的专业术语是不是都有些眼熟?”原来,姜胜林为了让大家对这门课有更充分地认识,精心准备了近些年来国际国内研究中与半导体物理相关的热点前沿话题。PPT上看上去艰深的专业术语其实在课本上都有体现。课程以这样的形式开启,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姜胜林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不再满足于上课只是为了会做题这样的“小”目标,而是“将学习、科研与学界关注重点、国家重大需要结合起来”。
精读原典开启一趟美的旅程
“‘候人兮猗’,简单四个字却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志趣之所在——抒情言志。”在D317人文学院“中国文化原典精读”的课堂上,任课教师李军均带领全班同学开启了一趟秉持扬弃的专业态度去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旅程。
在课上,李军均发现一个有趣又有些“焦心”的现象:当提到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学、当红作家时,同学普遍回应积极;但对于古典名著,大家的熟悉程度就明显一般。他说,精读原典,不是单纯地扩充阅读量,而是培养一种批判性阅读的能力,“但课程的基础还是建立在广泛地阅读之上。”
“精读原典,是培养学子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李军均希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能通过学习,成为自信的中华传统文化“传经人”。
这门课程让人又爱又恨
“很抱歉我又回来了。暑假过完,大家学习的知识有没有忘掉?忘掉了也不要紧,可以过半个月再跟新生一起学。”C403教室里,数学学院教师廖俊俊以一段幽默的开场白拉开了新学期数学分析课程的序幕。数学分析的课堂内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此廖俊俊想了不少“小妙招”:在课堂上时不时用幽默的语言活跃一下气氛;在考试试卷上写上“数分是一门修行”……他希望尽量让学生们用好的心态去面对数学学习。廖俊俊的努力卓有成效,经济学院学生黄珑说:“数学分析这门课曾经是我痛苦的源泉,但是在数分学习中,我逐渐有了很大的兴趣,所以对于数分我是又爱又恨。纵使数分虐我千百遍,我也要把它当初恋。”
从课前到课后的精彩
7点50,D101“金融工程”的教室里管理学院2017级的同学们已经做好上课准备。伴随着上课铃响的是任课教师薛明皋提出的问题:金融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在引导大家思考的同时,薛明皋一步步地向大家讲解了什么是金融商品和金融工具,并介绍了“金融工程”所涵盖的内容。在薛明皋的讲述下,同学们对金融工程有了初步的认知,直到下课还有不少人互相探讨答疑。
连串提问引人深思
“你们觉得记者是什么?真实是什么?知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新闻人才越来越少?”D101新闻学院“新闻采写”课上,任课教师王溥一连串的提问发人深省。他带着大家思考,给他们讲述记者的故事,向大家传递新闻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说:“媒介会改变,但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不会。”
挖掘网络数据的潜力
课间,D411教室的电信学院学子们还沉浸在刚下课的放松中,“计算机网络”授课教师陈京文已经来到讲台开始准备新学期的第一课。
“外卖公司的小哥给大家带来美食”“互联网企业在外国政治中扮演的角色”……陈京文从公众视角结合日常生活中互联网企业为切入点,到专业视角、研究视角和课程学习目标等,系统化介绍了这门课程。陈京文说,“学习这门课的相关知识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数据流转的过程”。他希望通过日后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后面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授课节奏与方式,更好地带领大家走进计算机网络的世界。
西十二教学楼
“一个好汉三个帮”
N109教室,150多名电气学子正在学习“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在一张张充满求知欲的面孔中,有一个人显得与众不同。来自马拉维共和国的2018级本科生宋正虽然有着异国面容,却和同学们一样盯着黑板认真听讲。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宋正也不例外,班长周劭坤和学习委员施润泽就是他的好哥们儿。学习上有疑问?不要紧,他总能及时从好哥们儿那里得到帮助。宋正说一年多来,自己已经爱上了华中大,“同学们都很好”。而他的新学期小目标则是:“每天都进步多一点!”
硬核“广告”俘获学子
“这门课程名和往年为什么不一样了呢?用一个‘高频词’来概括就是:改革。”在N209教室,土木学院2018级本科生“经济学原理”课堂上,教师刘于鑫开场幽默的话语引来学生们的会心一笑。原来在这学期,土木学院将过去的“经济学原理与房地产经济”课程一分为二,并增加了若干学时,意在更好培养学子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为帮助大家更好适应新课程,刘于鑫还顺势抛出了贴心“大礼包”:“考虑到这门课程对应的教材比较厚重,价格也偏高,大家只需拷贝我们制作的课件就足以完成学习。”“课件的内容比教材还要丰富!千万别错过。”这波硬核“广告”瞬间俘获了在场学子的心。
“小细节”彰显“大温暖”
“接下来,我们看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内尔大学和杜克大学在这一课程设计上的完成情况......”洪亮的声音传到了N210教室外的走廊上。这里可不是国际学生的课堂,而是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授课现场,授课教师谭志虎正从最古老的计算工具一直讲到最新的前沿技术应用。“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小秘密’?咱们课程PPT的比例已调整为16:9,而不是传统的4:3。”谭志虎介绍说,课题组老师研究发现,这样的调整既可以让前排的学子减少仰起头的角度,也可以避免后排的学生被前排遮挡。一个微小的变化,给学子们带来的却是心的温暖。
为每一堂课准备“彩蛋”
“今天早上吃过鸡蛋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早餐吃的熟鸡蛋孵不出小鸡?”……在S311教室“生物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刘红梅从早餐引入话题,与同学们聊起了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代谢。一张血液化验单、一段电影片段、一幅卡通图案都是刘红梅精心准备的“彩蛋”。她站在学生们中间,抑扬顿挫地讲授着课程内容,她提出的问题,全班同学会集体回答。学生孙元洁说:“第一次上刘老师的课,感觉很轻松,还有点兴奋。课程上知识点的切入都很有意思,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我很期待后面的课程。”
原汁原味的课堂
全英文教材、全英文PPT、半英文授课……这样“原汁原味”的课程的确有点难。在N402教室里,计算机学院教师陆枫正在为计算机创新实验ACM1801班讲授“串行和并行数据结构及算法”课程。这个课堂也是“中国名师讲坛”网络课程的录制现场,后续将有多位“大咖”轮流上阵,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授课。学生向翔宇听得很认真,课程结束后他仍然感到意犹未尽。他表示,课程确实有点难,这不仅是对专业水平的考验,也是对英语水平的考验。向翔宇笑称,“一堂课结束,同学们都觉得该回去好好补一补英语了。”
同济医学院
解剖初体验
医学生第一次上解剖课是怎样一种体验?2018级法医学系本科生张伟凡说,除了兴奋还有点惴惴不安。似乎是“心有灵犀”,同学们也都不约而同地在7点半就来到了教室。翻开课本,对比书本上的绘图和标本到底有啥不同,这个学期开始的“系统解剖课”注定将给张伟凡和他的同学们毕生难忘的体验。
医学生齐迎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第二临床学院内科学系教师周剑峰来到课堂,为本科生讲授“血液系统总论”。他从血液病新进展、基因诊断治疗入手,启发学生努力学习,科技创新,报效祖国。眼科学教研室教师张虹为临床八年制学生讲授“眼科学”第一课,利用课前15分钟,与同学们分享了国际上的“中国制作”,勉励大家坚定“四个自信”,刻苦学习,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内科学系教师田德安、眼科学教研室教师王军明、外科学系教师彭鄂军等也走上讲台,为本科生讲授各门课程的开学第一课。大学督导组专家、医学院督导组专家组长刘文励随堂听课,在听课评价表上记录下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