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1月2日,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发布《第十一届湖北省专利奖授奖决定》,我校3项发明专利获得湖北省专利奖,其中1项专利金奖、2项银奖。我校机械学院张海鸥教授团队发明专利“零件与模具的熔积成形复合制造方法及其辅助装置”荣获湖北省专利金奖,机械学院陈蓉教授团队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微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装置和方法”和土木学院周诚副教授等发明的“一种大型吊装作业虚拟指挥舱及其工作方法”两个项目荣获湖北省专利银奖。
湖北省专利奖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设立,目前已评选十一届,该奖项是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专利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商品化,鼓励和表彰为技术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能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有效举措。本届评选有来自全省数众多专利参评,依据《湖北省专利奖评选办法》的规定和要求,经湖北省专利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公示无异议,最终评出10项专利金奖、20项银奖、30项优秀奖。
我校荣获省专利金奖专利的发明人为机械学院张海鸥教授团队,该团队长期致力于零件与模具的增材、等材、减材复合制造技术研究,采用熔积成型、微型轧制、铣削方法相结合,在制造工艺、精密控制、机构设计、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原创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解决了高端零件与模具增材制造的强韧性问题,提高了零件与模具的性能与寿命。本专利技术已应用于海洋工程、核电零件、建筑构件、大型模具制造等领域,显著提高了效率与性能。
我校荣获省专利银奖之一的发明人为机械学院陈蓉教授团队。微纳米颗粒由于尺寸效应,具有高表面能和高活性的特点,相比于块体材料表现出诸多优异的物化性能。陈蓉教授团队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对微纳米颗粒的表面进行进一步的修饰、改性或包覆,获得了均匀一致、高效的沉积工艺,研发了公斤级批量化原子层沉积装备,表面改性后微纳米颗粒的物化性能显著提升。本专利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能源环保、量子显示和生物医疗等领域成功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我校另一荣获省专利银奖的发明人为土木学院周诚副教授所在的丁烈云院士团队,该团队长期以来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实践,围绕地下工程大型吊装作业安全风险控制面临的主要难点及科学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研制并发明了地下工程“人-机-环境”状态感知方法及便携式感控一体化装备,形成了大型吊装作业场景自动快速建模及数据同步更新技术,搭建了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的吊装作业决策控制平台。由该专利形成的应用成果从全球2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7年香港建造业议会创新奖国际大奖。截止目前该专利技术已经在武汉长江公铁隧道等重大工程中应用,解决了超大直接盾构刀盘等吊装风险控制难题,有力的保障了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