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外交官:忠于祖国,甘于奉献
■通讯员 江静
在华中大校园,有着这样一些人:有的是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的教师学者,有的是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负责人……他们通过学校推荐、教育部选拔,奔赴世界各地的驻外使领馆,从事外交工作。
这群华中大驻外外交官们,用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和付出,在远离祖国的地方,为我国的外交事业添砖加瓦,默默奉献。
董卫国:“接地气”的外交官
图为董卫国(左一)参加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颁奖仪式。
2012年8月,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医学研究生部部长董卫国由教育部派往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教育处工作。那一刻起,董卫国从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成为了一名工作在中国外交一线的外交官。
奥地利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欧洲国家之一。1973年起,中奥双方就开始了互换留学生的合作。中奥建交以来,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飞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中国在奥地利各类留学人员3000余人,奥地利在华留学生500多名。在促进中奥两国教育交流合作中,也曾经有董卫国的身影和努力。
作为一名教育外事干部,董卫国在使馆主要负责留学生管理、促进与驻在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和对驻在国教育情况的调研等工作,其中包括留学生管理与服务、推动双边教育磋商和高层互访、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做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指导等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来华留学工作、教育调研、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等。
虽然董卫国的工作都是些“接地气”和打基础的活儿,但外交工作的崇高与神圣是不可忽视的。在中国驻奥地利使馆工作了5年,董卫国时刻牢记“使命、忠诚、奉献”,始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钟熙维:在西班牙任外交官的酸甜苦辣
图为钟熙维(中)和西班牙警察在中国留学生安全知识讲座上。
转眼间,经济学院副教授钟熙维在中国驻西班牙使馆任教育组负责人已经3年了。从象牙塔的“三点一线”转向日常和千余国内外人士联络的繁忙生活,钟熙维体验了不少酸甜苦辣,还有责任和使命。
驻西教育组其实称不上“组”,因为正式工作人员只有钟熙维1人,她的工作主要包括双边交流、汉语推广、留学生管理、外宣、来华等所有教育外事工作。日常联系国内外近百个相关教育机构和部门、20多个留学生团体、近千公派生,这是钟熙维的常态。她还是十余个工作群的始创者、两个系统的管理员、一个公众号和一个网站的内容供应者。西班牙大使馆馆区有8家孔子学院,10所孔子课堂,近1.5万留学生,100多名汉办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除了西班牙,钟熙维还兼管安道尔。
在驻西教育组,钟熙维的工作和生活虽然忙碌但是丰富,虽然平凡但也有精彩。推动了西班牙两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的新建;“春晖杯”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班牙赛区成立;在我国竞选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组织委员过程中争取到了西、安两国投票支持;为多所高校牵线搭桥建立了合作关系……钟熙维说道,“很荣幸在这些事情上,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胡亮:忙碌的瑞士驻外工作生活
2017年仲夏的清晨,随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北京飞往苏黎世航班徐徐降落机场,国际交流处职员胡亮首次来到了瑞士,开启了在这里的一段外交生活。
驻瑞士使馆教育处编制少,只有3人,但任务一点也不少,教育处承担着中瑞教育交流、留学生管理、奖学金项目、团组接待、汉语推广、留华校友、文件运转、后勤、兼职财务、兼职司机等十多个不同领域的日常工作,每个人都必须是多面手,身兼多职的完成各项不同的任务。
在筹备组织“遇见中国”庆中秋大型文化活动过程中,胡亮和同事们遭遇了不少难题:活动场地是瑞士地标性建筑物,申请难度高;正逢当地工会组织罢工,活动时间被迫提前;瑞士境内并没有唐人街等华人聚集的据点,人手和物资紧缺;场地管理方临时要求升级环保方案和安保方案;活动当天遇雨……他们只能通宵达旦的召开座谈会和清理物资,利用周末召开志愿者培训和动员大会。活动结束后,甚至都没顾得上总结,他们又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记忆中的中国》新书第二辑发布会暨全瑞留华校友联谊会的筹备工作中。
忙碌是胡亮和同事们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幸好有驻瑞士使馆这个温馨的大家庭,基础组织青年读书会、座谈会等交流活动,为我们传道解惑,替我们解决工作上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向世界介绍华中大,让华中大了解世界;作为华中大驻外外交官,他们不负使命,不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