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程韵钦
10月22日,一堂“认识脊柱侧弯”的科普宣教课在18luck新利电竞
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开课。来自该校第二临床学院的“扶正护苗”公益服务中心集结了20余名骨干成员为大家带来免费的骨关节疾病咨询和治疗建议。
医学科普宣讲,推动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儿童脊柱问题凸显,当前,脊柱侧弯已经成为继肥胖症和近视之后,成为危害我国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根据调查统计,近十年已有至少500万青少年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的问题。
定期开展各类义诊活动只是扶正护苗公益服务中心12年来坚持公益服务的一个普通画面。据记者了解,“扶正护苗树人,助力健康中国”医疗公益服务队成立于2011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筛查脊柱侧弯患儿的范围包括新疆、云南、海南等全国多个边疆地区和偏僻乡村,共科普筛查学生10000余名,发现脊柱侧弯患儿100余名,全部救治成功,助力于健康中国事业发展。
2023年7月对武汉二中高中老师进行培训,通过脊柱侧弯Adams前曲试验,讲解脊柱侧弯筛查。
团队于2023年7月利川义诊活动
团队于2023年9月前往同济附小开展科普讲座
脊柱侧弯不仅会对孩子的体型体态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出现肩背部不平、胸廓畸形、骨盆倾斜、长短腿等,对心肺发育、心理健康也有不良影响。现任团队负责人、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马天表示:“青少年脊柱侧弯是具有一定特点的,在不发达地区现象较为显著,主要还在于医疗水平不足、相关领域的专家有限等原因。脊柱侧弯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要及时进行纠正,但对于已经发生的侧弯,一定要积极治疗。”
脊柱侧弯义诊筛查,挺直脊梁
12年前,当“扶正护苗”团队刚开始接触脊柱侧弯时,公众对此普遍认识不足。马天介绍,脊柱侧弯轻则影响生活,重则导致瘫痪、危及生命。中重度患者手术治疗和后期康复费用高昂,约10万元至15万元。然而,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有效筛查率不足10%,早期筛查可行性高但易被忽视,患者心理关怀欠缺,手术门槛高、风险大、专业医师稀缺。了解到这一现状后,同学们自发组成志愿团队,从最基础的义诊开始,进行科普与筛查。
“其实,脊柱侧弯早期筛查方法比较简单,但往往容易被忽视。”马天和团队成员、第一临床学院的朱斯然现场给记者演示了筛查方法:先观察被筛查者两肩是否等高,肩线是否对称,再让被筛查者弯腰,沿脊柱从上往下划,是否划出正常直线。对于轻度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佩戴矫形支具改善,但一旦发展到中重度,就需要手术治疗。
团队筛查范围逐渐从省内延伸到省外,发现的患者也不断增多。2013年,团队建立专家库,截至目前已有52位顶尖专家加入,约占全国相关专家数的1/4。通过与同济医院医联体单位合作,已为超过2400名患者联系对接转诊治疗。在接触的患者中,乡镇和不发达地区居多,发现时往往已是中重度,承担不起高昂的治疗费用。从2014年起,团队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截至今年7月,通过“中国梦·脊梁工程”脊柱畸形救助基金,争取到609.4万资金,帮助了316名患儿。
来自大别山区的小张,脊柱畸形8年没得到有效救治,2018年被瞭望者平台发现,中心为其对接专家库,匹配方煌教授进行治疗。小张手术成功康复后,备受鼓舞,2022年加入中心,参与当地脊柱侧弯大型义诊活动。今年,她还作为团队代表参与湖北省志愿服务大赛,并于6月选择就读在职护理专业,希望将来帮助更多人。
“挺直腰杆”同时疗愈“受伤的心”
据悉,在公益服务中心整理的“救助患者心理问题随访记录”中,仅2017年到2021年,就为300多人进行了心理治疗。
团队心理疏导志愿者、华科大研三学生宛梦萦介绍,他们在与患者交流中发现,很多人心理问题突出,回归社会困难。2015年,团队邀请心理学专家加入,对脊柱侧弯患者开展系统的心理辅导,对志愿者进行心理学相关培训,助力患者术后康复、回归社会。
随访记录记载着:11岁的小廖从小梦想成为篮球运动员,但因脊柱侧弯被嘲笑为“小驼包”。2019年,中心发现小廖后对接专家进行了手术治疗,可小廖仍不愿回学校。中心通过线上心理沟通、线下医师随访、志愿者教学篮球活动,对其进行了长达2年的心理治疗。如今,小廖代表班级参与运动会,找回了自信。
此外,公益服务中心还利用华科大科研优势,积极探索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领域。医工交叉科研团队已拿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经完成增材制造个性化假体并开展临床应用,帮助提高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通过更多的公益活动和科普宣讲,传递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大众对脊柱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以减少脊柱侧弯疾病的发生率,帮助提高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脊柱侧弯问题将得到更好的防治,青少年的健康将得到更好的保障,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