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忆兵:揭露科举制度与唐诗繁荣
发布时间:2022.09.23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段骎芮)9月20日晚7点,18luck新利电竞 第2455期人文讲座在线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诸葛忆兵带来了一场题为“科举制度与唐诗繁荣”的讲座,从“科举考试重诗赋”、“纳卷与行卷的盛行”以及“作诗风气盛行”三大方面讲述了唐代科举制度与诗歌繁荣之间的关系。


诸葛忆兵简要介绍了唐代科举制度的内容。他指出,唐人科举考试大抵有帖经、杂文(诗、赋各一)、时务策三科考试。这其中只有杂文科能够考验出考生真实的文学创作水平,因此唐代知识分子十分重视诗、赋的写作练习。诸葛忆兵表示,初唐至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一直在不断完善,直到唐玄宗时期,这一制度才基本固定下来。初唐一百年,诗歌繁荣并没有超过前代,也未彰显出唐诗创作的辉煌,这正揭示了唐代科举制度与诗歌繁荣的内在联系。总的来说,唐朝科举考试向诗赋侧重的过程和唐诗逐步走向繁荣的过程大体上是同步的。


诸葛忆兵指出,唐代科举制度中的纳卷与行卷制度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纳卷是指唐代进士应省试(礼部试)前,选择自己的优秀作品交纳给主试官。行卷则是指进士在省试前,将自己的优秀作品递交给社会名流,请求他们向主试官推荐自己,以增加及第希望。由于唐朝科举制度重诗赋,所以优秀作品选的内容主要为诗、赋,从而促进了知识分子们加强诗、赋方面的创作。


诸葛忆兵还介绍道,唐代的科举考试难度大,素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从广度来说,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唐朝的知识分子几乎都要参加科举考试。从时间长度来说,一位知识分子很有可能一生都在科举考试里摸爬滚打,能在年少时期及第的人极少。因此唐朝众多的知识分子一生都在巨大的诗歌创作压力下,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诗歌创作中。诗歌创作高潮接踵而至,科举制度中的纳卷、行卷制度逼迫着知识分子不断超越、不断创作出好的诗歌作品。


诸葛忆兵以“旗亭唱诗”的典故介绍了唐代社会盛行的作诗风气。同时他表示,唐朝科举考试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病,纳卷、行卷等制度无法保证考试的绝对公正性,而这就使得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初衷逐渐变质了。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