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桐:民间文学的思想深刻性
发布时间:2019.04.25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牛晓丹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通讯员 张晓可)4月22日晚,第2303期人文讲座在西五楼举行。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朱寿桐做客华中大,为师生讲解民间文学的思想深刻性。


朱寿桐开门见山地列出了民间文学的几大特性:色彩斑斓的人生、曲折生动的故事、幽默风趣的风格、惩恶扬善的教训。他表示,这前三大特性是让民间文学精彩纷呈、接受度广的主要因素。而部分民间文学过于宣扬惩恶扬善的价值观的行为,则会对其思想深度有一定消极作用。“但我们不能就此以偏概全,实际上仍然有很多作品展现出了深刻的思想批判性。”


朱寿桐以两点理由陈述了重视民间文学的必要性。



首先,民间文学是我们重要的思想、创作、学术资源。近代著名文人鲁迅、周作人、闻一多等人都非常重视民间文学。闻一多在《楚辞》、《离骚》等研究领域无出其右者,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他创新性地将楚文化民间资源广泛运用到学术中。“没有山东的齐文化,就没有今天的莫言;离开了关中、秦岭文化,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的贾平凹”。诸多知名作家都曾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其次,借用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如果当今时代的中国人不了解、不注重这种口头相传的民间文学,我们的中华文化传统将面临部分塌陷的危机。文化要传承,以民间故事为代表的“小传统”与知识分子书写的“大传统”是缺一不可的。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忽视民间文学。


朱寿桐还颇为遗憾地提到部分传统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损毁性整理。他以幽默的口吻,先后举出了郭巨埋儿、白蛇传的例子。他认为,元代郭巨敬整理出的《二十四孝图》中的“郭巨埋儿”这一故事已经偏离了人性的轨道,而原版 “郭巨卖儿”则明显更合乎逻辑。“文学创作的夸张化也许促进了故事的传播,但从其影响效果来看,文学创作不应该是反人性的,是不能去挑战人性、良知和对生命的尊重的”。而至于白蛇传,冯梦龙出于文人责任感改写的白蛇传(“坏妖白娘子”被代表正义的法海降伏)固然达到了他“扶正祛邪”的目的,但与“带人领略生活中的浪漫、真善美”的民间故事相比,改写的版本其实是缺乏魅力的、创作不充分的。


朱寿桐进一步引出了民间文学的魅力,并借用梁子湖、里下河的民间传说,揭露了民间文学丰富的思想内涵。里下河故事里颓坏的世道、用自己的命运做赌注来捉弄“试图挽救自己的英雄”的人群、寡言而善良的母子等诸多形象无一不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极具震撼力的、彷佛有着鲁迅似的深刻批判性的作品,为听众揭示了一场关乎人性、国民性的大讨论。


讲座的最后,朱寿桐将民间文学与大众、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并以“民间文学可与伟大思想媲美”为结语,重申了民间文学的思想深刻性。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