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在线刊发了徐乐瑾副教授和孟想硕士的研究论文,通讯作者为我系杨军教授,论文题目为“Dissolution and degradation of nuclear grade cationic exchange resin by Fenton oxidation combin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FT calculations”,文章采用实验和DFT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Fenton氧化法降解核级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详细研究。
废离子交换树脂是核电站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放射性废物,对它的处理和处置至关重要。本文探究核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Fenton氧化过程,并考察了初始温度、H2O2用量、催化剂种类和浓度以及初始pH值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初始温度增高和氧化剂H2O2增多可以促进阳离子树脂的分解,而初始pH增高则会抑制降解过程。此外,Fe2+催化效果优于Cu2+,最优Fe2+浓度为0.3 M。在初始温度为75 ℃、初始pH值为0.01、H2O2用量为200 mL、Fe2+为0.3 M的初始条件下,反应结束后树脂重量减少了73%。采用Co2+浸泡模拟废树脂进行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负载在树脂中的核素绝大部分浓缩在液体残余物中。分析表明,阳离子树脂的分解遵循两阶段一级动力学,由树脂颗粒的溶解(第一阶段)和随后的树脂溶液的降解(第二阶段)组成。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及其相应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树脂颗粒的溶解主要包括磺化芳环的脱磺酸过程和羟基自由基(·OH)对聚合物主链的氧化断裂过程;在树脂颗粒溶解后,氧化降解和矿化过程主要由·OH在水溶液中进行。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823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专项基金(0222120003; 0214120048)的资助。还要感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批准号:2017-1237)提供的财政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18.0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