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期第二版:我已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标
发布时间:2010-11-09 01:01:01| 点击量:次
背景资料:周某,女,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毕业后即将参加工作。她非常矛盾,一方面觉得本科毕业后在设计院工作很累且待遇一般;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学历不自信,在考研和考注册结构师之间犹豫不决。家庭条件不好,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周某来访的目的是希望我能够为其提供意见,做一个适合她的职业规划。
第一次咨询:通过收纳面谈,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
根据周某自身及其家庭的情况,我们共同确定了咨询目标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性格、动力特点;增进与他人的互相理解,学更好地与人相处;拓展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了解和尝试更多职业和岗位。
第一次会谈之后,我初步判断周某的焦虑程度属于面对就业选择时的正常现象,属职业咨询的范围。
第二次咨询:进行评估,分析生涯彩虹图和朗途职业测评报告。
首先,我向周某说明第二次咨询的内容和目的,并介绍两种评估工具:生涯彩虹图和朗途职业测评测试。
性格测试结果显示:周某的性格属于“内向、直觉、情感、判断”型,具体为:在处事方面,有计划、有条理;在为人方面,喜欢独处,有深度,忠诚、并有责任心,有说服力;洞察力敏锐,原则坚定,坚忍不拔;重感情,忠于自我价值。
通过画生涯彩虹图,周某认识到自己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目前正处于学生和工作者角色的转换阶段,对工作的不甚了解是造成焦虑的主要原因。她体会到目前了解职业相关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还急于了解如何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可发展性等方面问题。
在了解性格基础上,还需了解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动力特征。测试结果表明,周某的成功愿望较低,表现为:对事情要求不高,喜欢轻松、压力少的生活和工作;对失败没有强烈的挫败感;主动性较弱,不愿承担过多责任。
针对周某的这些特点,我向其提出一些建议:可以先设立一些较小却有挑战性的目标,逐步实现后再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作为激励,以慢慢提高做事标准。
我为周某描述了岗位特质:工作中可挑战复杂的问题,可尝试别出心裁的方法;不需要花时间组织或管理其他人,调节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灵活宽松;独立工作有充裕的时间。从这些被肯定的描述中,进一步澄清了小周的性格类型。
第三次咨询:分析其能力以及可能从事的职业。
周某认为自己最擅长的五项技能为:积极倾听、人际敏感、学习策略、科学思维、时间管理。为帮助其认识到个人能力所在,我让她列举觉得有成就感的事件。一方面通过成就事件进一步明确其职业兴趣,另一方面从能力上进行深入分析,如诚实正直、专注并执着,组织能力高、说服能力强,极富创造力等。通过上述测试,周某对自身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周某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考研。测评报告推荐的是艺术家的岗位。由于周某并没有兴趣和相关技能,故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我建议她就每一项测评后推荐的工作进行综合考虑和详细了解,包括:工作环境、内容、技能要求、职业兴趣匹配度等方面,并把自己认为比较匹配、也比较想从事的工作进行汇总。再进行排序,并对排名前两位的职业进行生涯人物访谈,这样既使她更加了解每个职业的特点,也能够进一步了解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关于考研的问题,可以多和在读研的学长学姐交流,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就业情况。弄清楚个人期望、考研目的以及自己是否适合考研等问题。
第四次咨询:生涯决策
通过书面作业,周某认为自己适合工作的顺序如下:土木结构工程师、市场调查分析员、销售、人力资源专家、职业规划师。
首先,她考虑的是技能因素。毕竟她在土木工程方面系统的训练。其次,自身对此较感兴趣。之所以犹豫不决是因为自己觉得土木工作非常辛苦,尤其是施工方面。同时,对自己未来在这个行业的发展有疑虑。但经过对自己的综合探索和对职业的了解,认为自己从能力、性格、兴趣以及价值观方面都比较适合做土木工程相关工作。在对土木行业某一方向有一定了解之后,未来也会考虑在行业内部再选择其他相关职业。
周某对于是否考研也有了比较清晰的想法,认为实践经验同样非常重要,工作之后再考注册结构师也可得到认可。加之,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因此决定先就业。
当我问到她考是否虑过市场需求以及自身条件时,她解释到,由于时间紧迫,职业人物生涯访谈还没有完成,但由于有实习经验,对该行业有初步了解,并表示自己会进一步了解和关注相关信息。第一份工作是自己的短期目标,但短期目标的工作积累为长期目标服务,并对自己如何实现长期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她认为主要应该参加设计院的招聘会。鉴于大学本科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也有许多获奖证书,决定先就业后择业,岗位可以慢慢调整,并表明自己对于工作的规划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认知。
看到小周脸上那自信的表情,我似乎也看到了我咨询的效果。我们又针对她的简历作了探讨,简历应该围绕求职的职业为核心来决定内容,并简单谈了谈面试技巧等。咨询结束时,小周对我的指导非常感谢,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办公室。
(文/厉鹏)